工商業儲能簡介
工商業儲能介紹
工商業儲能是分布式儲能系統在用戶側的典型應用,其特點是距離分布式光伏電源端以及負荷中心均較近,不僅可有效提升清潔能源的消納率,還可有效減少電能的傳輸的損耗,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工商業儲能系統不同于大規模儲能調峰調頻電站,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電網峰谷差價來實現投資回報,主要負荷是滿足工商業自身內部的電力需求,實現光伏發電最大化自發自用,或者通過峰谷價差套利。 工商業儲能系統與儲能電站系統都包括電池系統+BMS、PCS、EMS、變壓器,機架,連接線纜、匯流柜、防雷及接地系統、監控及報警系統等,系統均進行模塊化設計,系統電壓、容量靈活配置。
工商業儲能應用場景
工商式儲能應用場景廣泛,目前主流的應用場景為工廠和商場、光儲充電站和微電網。工商業儲能是儲能在負荷側的應用,通過電池充放策略實現負荷側電力調節,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電網平衡壓力、提高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缎滦碗娏ο到y藍皮書》明確指出,積極推動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構建模式,靈活發展用戶側新型儲能,提升用戶供電可靠性及用能質量。加強源網荷儲協調調度,探索源網荷儲安全共治機制,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工商業儲能商業模式
工商業儲能應用的本質是利用儲能系統既能充電又能放電的性能,既可以作為“電源”,也可以作為“負荷”,幫助用戶獲利或省錢。工商業儲能的收益來自:1)幫助用戶節約電費(電量電費+容量電費);2)需求側響應獎勵;3)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 目前,工商業儲能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自發自用 + 峰谷價差套利。其中,峰谷價差套利占據了工商業儲能的大部分收入。
幫助用戶節約電費
安裝儲能可以通過峰谷價差套利來節約電量電費。儲能系統在用電低谷時利用低電價充電,在用電高峰時放電給工商業用戶使用,可以節約用戶的用電成本。 工商業光儲一體化直流耦合系統采用光儲一體機設計,結構簡單,只用一臺逆變器就可以同時解決光伏發電和儲能充放電的應用。同時,采用分布式并網方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或全額上網,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就地消納能力,減緩電網供電壓力,還可以大大減少安裝業主的電費支出。
需求側響應獎勵
電力需求響應就是指當電力供應緊張(或過剩)、出現時段性電力電量不足(或富裕)時,電網企業根據供需形勢,邀約具有負荷調節能力的用戶在電網和用戶雙方約定的特定時段主動調減(或增加)用電負荷,用戶按照主動調減(或增加)的用電負荷獲得一定補償(補貼)的供、用電行為方式。尤其對于用戶側儲能來說,通過充電放電對電網起到支撐作用,并通過電力需求響應獲取補貼,是儲能獲取收益的一種重要方式。
通過在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獲利
虛擬電廠是將不同空間的可調負荷、儲能、微電網、電動汽車、分布式電源等一種或多種可控資源聚合起來,實現自主協調優化控制,參與電力系統運行和電力市場交易的智慧能源系統。它既可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或控制可調負荷調峰,又可作為“負電廠”加大負荷消納,配合填谷。 工商業儲能可以作為虛擬電廠的一部分,接受虛擬電廠平臺的控制調度,按照大電網的需求進行充放電,提供電能量或輔助服務,從而在電力市場獲得收益。
利好政策不斷出新,催化工商業儲能發展
峰谷價差持續拉大,帶來更多盈利空間
2021年7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 于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 優化峰谷電價機制,建立尖峰電價機制, 尖峰電價在峰段電價基礎上上浮比例原 則上不低于20%。該政策的發布為工商業 儲能的發展帶來更多盈利空間。 2023上半年共有19個地區最大峰谷價差 超過0.7元/KWh,價差最大的前三個地區 分別是廣東省(珠三角五市)——最大 價差為1.352元/KWh;海南省——最大價 差為1.099元/KWh以及湖北省——最大價 差為0.985元/KWh,與去年同期相比各地 價差在持續拉大。
電力體制改革加速,推動新型電力系統體系建設
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先后經歷了集資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及深化改革的階段,以及以中發9號文發布為標志的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近年來,從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到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再到當前的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改革,我國不斷完善電價機制,加快電力市場建設,有利于推動儲能行業發展。
2023年7月11日,召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等文件。會議強調“要科學合理設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有計劃分步驟逐步降低傳統能源比重。要健全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體制機制,推動加強電力技術創新、市場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新型電力系統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支撐,推動能耗雙控轉向碳排放雙控,有利于明確用電側的碳排放責任,有利于推動用電側商業模式的發展。
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從完善電價機制與擴大用電側市場空間兩個角度共同有望催化用電側商業模式的打通與發展。在此背景下,工商業儲能商業模式的升級將成為必然,發展空間非??捎^。
需求響應政策日趨完善,負荷側調節能力加強
隨著國內極端天氣和缺電現象愈發頻繁,2023年5 月1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電力需求側管理辦 法(征求意見稿)》、《電力負荷管理辦法(征 求意見稿)》,對新形勢下需求側管理政策進行 整合和提升。此次修訂后的兩個《管理辦法》中 均明確提出,到2025年,各省需求響應能力達到 最大用電負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電負荷 峰谷差率超過40%的省份達到5%或以上。此次電力 需求側以及電力負荷管理辦法引導電力用戶自愿 調整用電行為,實現削峰填谷,提高電力系統靈 活性,促進了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用戶側儲能, 分布式電源等需求側資源有望通過提供需求響應 服務而受益。
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虛擬電廠逐步落地
我國政策支持虛擬電廠的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以及天津、北京、上海等10余省份相繼發布的“十四五”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及碳達峰實施方案,均對發展虛擬電廠提出明確要求。 虛擬電廠,是火力發電廠等傳統電廠的進一步升級,以“看不見”的形式存在,附加了對新能源發電廠、儲能設施等資源的調度、整合能力。通過虛擬電廠,原本的一片散沙的各能源主體,將被整合起來,參與國家電網的運行和電力市場的交易。隨著虛擬電廠逐漸成熟,儲能市場也必將迎來不同程度的增長。
輔助服務及隔墻售電政策出臺,刺激工商業儲能發展
電力輔助服務是指各類并網主體在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為維護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保證電能質量、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供的服務。 在輔助服務方面,儲能已逐步融入市場主體。 2021年12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并網主體并網運行管理規定》《電力系統輔助服務管理辦法》(21號文)之后,華北、華東、西北,江蘇、山西等地陸續出臺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形成了有功平衡服務、無功平衡服務、事故應急及恢復服務三大類主要應用。其中,在“十四五”期間,儲能主要關注有功平衡服務,主要是調峰、調頻輔助服務,尤其是一次調頻、二次調頻輔助服務。
高溫持續+成本下行,工商業儲能經濟性不斷提升
高溫持續加速供需矛盾升級
厄爾尼諾條件形成,高溫天氣或將持 續。世界氣象組織于2023年7月4日表 示,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 爾尼諾條件,預計今后全球大部分地 區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內出 現創紀錄高溫。且2023年6月以來,國 內高溫天氣頻發,多地已發布高溫橙 色預警甚至紅色預警。據不完全統計, 我國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已 突破歷史極值,氣象預測今夏氣溫較 常年同期偏高。
持續高溫帶來了用電高峰,電力供需矛盾也逐漸突出。7月3日,浙江電網用電負荷破1億千瓦,較去年提早8天,并創下歷史新高;此前,江蘇電網用電負荷于5月29日突破1億千瓦,比去年夏季提前19天。電力供應偏緊局勢下,多地發布做好迎峰保供相關工作的文件。
今夏預計仍然會是電力供應偏緊的格局,企業為避免停工風險,保障自身生產,提升電力可控性,勢必會提升加裝工商業儲能意愿。同時,夏季實行尖峰電價,峰時用能成本提高,也帶來峰谷價差提升,不管是出于平抑高峰用電成本或出于峰谷套利考慮,儲能經濟性都將增加。
成本下行提升收益率空間
碳酸鋰價格駛入下行通道,工商業儲能成本仍有向下空間。在儲能系統中,電芯是最大的成本支出,電芯占儲能系統成本比重60%,其正極主要材料為碳酸鋰,碳酸鋰占儲能電芯成本高達 30%-40%。今年年初,碳酸鋰價格出現急跌,一度降低至18萬元/噸以下,當前回升到30萬元/噸左右。 當前大儲端對碳酸鋰價格下降的傳導較為充分,儲能系統集成價格由去年約1.5元/Wh價格下降至當前接近1.0元/Wh的價格,EPC 價格在1.5-1.6元/Wh左右。
經濟性提升,收益率不斷增大
工商業儲能有利于降低大工業用電的用電費用和容量費用。當前我國對變壓器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大工業用電采取兩部制電價,一方面,工商業用戶調用儲能系統可以實現峰谷套利;另一方面,工業用戶可以通過儲能系統代替變壓器容量降低最高用電功率,進而節省容量成本。部分省份已經可以實現二充二放,使得經濟性大幅提高。當存在兩個高峰段時,即可用工商業儲能系統在谷時/平時充電,并分別于兩個高峰段放電,實現每天兩充兩放,進而提升儲能系統的利用率、縮短成本回收周期。
經測算,當電芯成本降低且峰谷價差繼續拉大時,兩種情景下的IRR均會有明顯提升。在峰谷價差由0.64/KWh提高到0.74元/KWh時,項目IRR可由8.19%提升到11.35%;待行業成熟,疊加初始投資降從1.5元/Wh降到1.2元/Wh ,IRR可達15.81%。 參考衡碳能源分析,根據國網2023年6月浙江、江蘇、廣東、安徽等省電力公司代理購電大工業1-10kV用戶電價依次進行儲能系統峰谷套利模式的收益測算,對加上部分城市的補貼(一次性補貼,放電量補貼),目前看來浙江、江蘇、廣東、安徽等省份工商業儲能項目收益率IRR較好,加上補貼后的測算收益率更是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重點公司分析
盛弘股份
盛弘股份為新能源領域中儲能微網系統、充換電運營、消費及動力電池制造企業提供核心設備及全面解決方案。在儲能領域,公司主要提供服務于新能源靈活應用領域的儲能微網系統核心設備及解決方案,公司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產品主要包括儲能變流器、儲能系統電氣集成、光儲一體機等。 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03億元,同比增長47.16%,實現歸母凈利潤2.24億元,同比增長97.04%。
蘇文電能
公司深耕電力行業十余年,形成了獨特的EPCO一站式電能服務商,是行業內較少的同時具備電力設計服務、電力設備、電力施工及智能用電服務、光伏儲能一站式全產業鏈服務能力的民營企業。主營的產品有高低壓成套柜、箱變、真空斷路器、框架斷路器、塑殼斷路器、多功能儀表等監測電氣設備元器件、交直流充電樁、儲能集成箱、工商業儲能一體機等新能源設備。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57億元,同比增長27.01%,實現歸母凈利潤2.56億元,同比下降14.95%。
雙杰電氣
雙杰電氣是老牌輸配電企業,產品涵蓋配電網、新能源、儲能和充換電等。其中,輸配電業務復蘇,新能源升壓站和光伏項目等迎來高增長。同時,儲能系統集成取得突破,產品廣泛應用在新能源的發電側、配網測和用戶側。公司與電網公司、各大發電集團、企業長期保持密切合作,將充分受益新能源及儲能的高速發展。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2億元,同比增長60.70%,實現歸母凈利潤-1.72億元,同比下降52.04% 。
金冠電氣
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長期服務于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主要為用戶提供交、直流金屬氧化物避雷器及智能配電網系列產品。公司的電化學儲能設備與系統產品已應用于內鄉縣增量配電業務試點項目及工商業儲能項目。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99%;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0.7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02%。
金盤科技
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電力系統配套提供商。公司運用數字化制造模式不斷為新能源(含風能、太陽能、儲能等)、新基建、高效節能、軌道交通等全場景提供優質的電能供應解決方案及高端裝備,專注于干式變壓器系列、儲能系列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致力于為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離散制造業提供一流的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7.46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3.69%;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2.8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20.74%。
報告節選:
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報告出品方:華金證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