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蓄電站核準規模屢創新高,行業迎來欣欣向榮發展新格局的同時,也要面對新問題和新要求。
圖為國網新源遼寧清原抽蓄電站下水庫。
福建華安抽水蓄能(以下簡稱“抽蓄”)電站項目獲核準、浙江寧海抽蓄電站開工建設、甘肅漳縣抽蓄電站啟動開發建設,遼寧清原、新疆阜康、重慶蟠龍等一批抽蓄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各地抽蓄項目近期密集落地、開建、投產,抽蓄產業今年再迎發展高潮。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已建抽蓄裝機規模達5000萬千瓦、核準與開工規模達到1.6億千瓦左右,今年核準電站數量35個,裝機容量達4560萬千瓦。“抽蓄電站核準規模屢創新高,行業迎來欣欣向榮發展新格局的同時,也要面對新問題和新要求。”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鄭聲安在近日召開的“抽蓄技術研討會”上表示。
新增裝機連續兩年創新高
目前,我國已建在建抽蓄電站規模均位居世界首位,基本形成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和專業化發展模式。尤其是自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2021年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與《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來,抽蓄項目開發建設提速且規??涨?,2022年和2023年,新增裝機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
相關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擬開工1.8億千瓦抽蓄項目,重點實施“雙兩百工程”,將在200個市、縣開工建設超200個抽蓄項目。2022年,全國新增投產抽蓄電站裝機88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全國新核準抽蓄電站48座,核準總裝機規模6890萬千瓦,年度核準規模超過之前50年投產總規模。“十五五”“十六五”期間,我國將分別開工8000萬千瓦、4000萬千瓦抽蓄項目。
針對規?;l展的態勢,鄭聲安坦言,在抽蓄電站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前期設計與管理工作。“目前,有少數抽蓄電站因前期工作問題,核準后受制于技術方案不完善,仍需深化工作或調整方案,導致一些工程核準后不能及時開工。”
《中國能源報》記者也了解到,目前我國抽蓄站址普查主要采取地形圖上查找與現場查勘相結合的方法,而在前期大多缺乏大比例尺的地形圖,現場查勘也常受道路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可能會遺漏條件好的站址。
建議大范圍統一配置抽蓄資源
在業內人士看來,抽蓄開發建設要立足于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推進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躍升發展,更要堅持規劃引領、需求導向、合理布局、產業協同、有序發展。
鄭聲安表示,實際上,國際上與我國在上世紀開發抽蓄電站時都有明確定位,就是平抑電力系統中火電的出力波動,提高火電的發電效率。“但歐洲與日本都是優先開發抽蓄電站,以滿足電力系統調峰等需要,相比之下,我國抽蓄電站建設的超前規劃與布局存在不足。”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長張博庭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我國以往對以火電為主電網的抽蓄電站合理比重研究較多,對水電比重較大電網的抽蓄電站合理比重研究較少,對與風電、光伏發電、核電配套的抽蓄電站的合理比重研究更少。“因此,要結合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各區域電力發展規劃和源網荷儲、風光水火儲、大型新能源基地建設等因素,對抽蓄的合理配置規模進一步研究。”
業內專家普遍建議,應打破以省、區為界的行政區域限制,在更大范圍內統一配置抽蓄資源站點。同時,服務于電網的抽蓄電站一般由區域網調調度,服務范圍跨越多省區,需要在更大范圍內統籌。比如在京津冀地區,京津兩地經濟發達,用電負荷大、用電保證要求高,但抽蓄站點資源缺乏,京津和冀北本就是一個區域電網,所以在抽蓄資源站點配置方面應統籌考慮。
建設模式不斷創新
當前,我國抽蓄項目開發已從東、中、南部逐步擴展到西、北部等地區,工程將面臨高地震、高寒、高海拔、多泥沙以及水資源利用限制等復雜的地質條件,如何縮短工程建設工期、提高工程建設質量成為關鍵。
“一方面是施工建設技術,抽蓄電站建設面臨復雜地質條件、超高水頭、復雜運行條件等挑戰,需要在復雜地質條件地下洞室群安全快速施工技術、超高壓岔管與壓力管道建設技術等方面的不斷創新突破。”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抽水蓄能行業分會常務副秘書長、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規劃部主任朱方亮表示,“另一方面是裝備制造關鍵技術,裝備制造繼續朝著高水頭、大容量、高可靠性、可變速等方向快速發展。”
據《中國能源報》記者了解,為解決上述技術難點,提高抽蓄項目建設質量和效率,水電行業成熟的EPC模式正在抽蓄領域復制探索。張博庭透露,不少水電站雖采用EPC模式建造,但不包括機電設備采購,但剛投產的清原抽蓄項目卻探索了新路徑。
“清原抽蓄采用的是全產業鏈EPC模式,這對未來的抽蓄建設至關重要。因為抽蓄電站建設周期長、開工量大,機電設備制造能力是巨大的制約因素,所以包括機電設備采購在內的EPC模式,為抽蓄項目建設提供了強大保障。”張博庭說。
中國電建北京院副總工程師姚寶永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EPC模式下,產業鏈資源高度集成,總包方從實施方案策劃、總工期安排、資金資源調配、設備物資采購方面統一協調,可有效解決抽蓄項目設計、采購、施工之間的銜接矛盾,各方協同效率高。“傳統DBB模式下,設計與施工單位分別與業主簽定合同分別對業主負責,項目執行往往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而EPC則可以避免出現上述問題。”
文 | 中國能源報 記者 蘇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