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國石油濟柴動力發布5MWh液冷儲能系統部件框采中標候選人公示。據悉,海辰儲能、楚能新能源、鵬輝能源、瑞浦蘭鈞、天合儲能、中創新航和贛鋒鋰電共7家企業參與投標。
最終海辰儲能、楚能新能源分別為第一、第二中標候選人。據招標公告顯示,本次采購為配套150MW/300MWh液冷儲能項目,電池采用不低于314Ah的磷酸鐵鋰電池,采購預算14390萬元(含稅)。
本次招標有著許多值得關注的地方。首先是限價情況,濟柴動力為儲能電池系統和電芯設定的最高限價分別為0.478元/Wh和0.33元/Wh。
多位業內人士驚呼史上最低價位來了,該價位已然無限貼近成本線。去年8月,楚能新能源董事長代德明在一次行業會議上宣布公司280Ah電芯到年底將不以超過0.5元/Wh的價格銷售。
彼時,被認為過于消極的言論,不幸言中,電芯價格走勢急轉直下。據鑫欏鋰電數據顯示,磷酸鐵鋰方形儲能電芯從2023年1月初的0.96元/Wh均價一路暴跌至2024年5月初的0.405元/Wh。當時的最低價位0.35元/Wh引發行業震動,因為這意味著電芯行業已經沒有了利潤。
去年4月,瑞浦蘭鈞董事長曹輝便公開表示,以280電芯為例,它的BOM表(物料清單)是接近0.3元,占電芯售價的75%以上。
而濟柴動力給出的電芯最高限價竟為0.33元/Wh,這是否意味著央國企業主方在主動壓價?
本次招標還有一個重點值得關注,那就是投標企業優中選優。本次共有7家企業參與,分別為海辰儲能、楚能新能源、鵬輝能源、瑞浦蘭鈞、天合儲能、中創新航和贛鋒鋰電,均為業內頭部。
此外,中標候選人公示顯示贛鋒鋰電和中創新航兩大龍頭企業,由于不滿足要求被踢出局。
贛鋒鋰電的身份可謂顯赫,在儲能領跑者聯盟發布的“2022年度中國儲能企業全球出貨量排名”中,獲得2022年度“中國儲能電池市場應用出貨量排名第五名”、“全球儲能電池市場應用出貨量排名第六名”。
中創新航的成長速度更不可小覷。2023年中創新航動力、儲能業務銷售額快速增長,實現營收270.06億元,同比增長32.5%,帶來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入達到29億元,同比增長37.5%。
儲能系統產品及其他板塊成為中創新航的新增長點,營收達47.5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1.9%。儲能業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從10.1%提升至17.6%。
兩大企業被踢出局并非由于價格、技術等敏感情況。
其中,贛鋒鋰電投標有效期不符合投標人須知3.3.1的規定。招標公告顯示3.3.1條款為:僅接受制造商投標,投標人必須是所招電芯的制造商,具有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須提供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認證范圍滿足本次招標要求,同時提供查詢網址,體系認證為暫?;虻狡跔顟B,視為無效)。
中創新航未按招標公告3.3.2其他要求提供承諾函。招標公告顯示3.3.2條款為:投標人須在本次投標時出具承諾書,承諾本次中標后,給予招標人針對具體投標項目的授權;選用的儲能專用電芯單體容量應不低于314Ah,需提供第三方具備CMA或CNAS認證檢測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型式試驗報告或產品認證報告。
濟柴動力的招標還展現了一個重要市場現象,那就是招標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成為投標企業越來越在頭部集中的注腳。
標準提高要追溯至儲能行業的激烈競爭,為了不在市場競爭中落后于人地位,儲能企業紛紛發布大電芯產品,行業已進入大電芯時代。以314Ah電芯為代表的300Ah+儲能電芯正在成為繼280Ah之后新一代主流電芯產品。
大電芯產品的優勢在成本低、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但也由于更高的成本對企業的技術、資金發起了更高的挑戰。
出品 | 星球儲能所 撰文 | 潮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