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浙江湖州供電公司碳效工程師來到長興中豪紡織有限公司開展綜合用能診斷,跟進企業節能降碳改造情況。“我們的碳效水平已經連升2個等級了。”該企業負責人尹學炎點開碳效碼展示,“碳排放降了下來,我們節省了不少成本。”
浙江湖州供電公司員工指導工業企業應用碳效碼。 劉東東 攝
尹學炎展示的碳效碼是新能源云數智化碳管理平臺的核心應用場景之一。新能源云數智化碳管理平臺以實現碳效的測、評、用、治為導向,貫通碳-能-電產業鏈條,構建了城市級生態價值機制體系,多維度服務生產生活領域全面增綠減碳。
“2021年4月,湖州供電公司基本建成新能源云數智化碳管理平臺。”平臺負責人王函韻介紹,“針對不同群體、不同領域的差異化碳管理需求,平臺面向政府、企業、個人陸續開發了碳效碼、碳計量、‘碳達人’、‘碳紅娘’、碳基金、碳電協同等應用。”
碳效碼主要為工業企業提供減碳增效服務。湖州供電公司聯合政府部門制定計算與分級標準,量化企業碳排放值,賦碼體現碳效等級。目前,碳效碼已經覆蓋浙江4934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碳效評價的基礎是碳計量,但碳計量領域體系復雜,面臨著重復計算、成本高、周期長等問題。為此,湖州供電公司創新構建了一套“以能算碳、以電折碳、實時測碳、衛星看碳”的碳排放立體計量體系。“我們通過歸集電、氣、煤、油等用能數據,實現碳排放全景監測,再構建‘電碳因子’實時仿真模型,實現以電力數據折算實時碳排放數據。”王函韻說,“此外,在平臺上還能看到大型燃煤電廠碳排放實時采集數據,以及基于星載高光譜溫室氣體探測技術和大數據生成的網格化碳排放衛星圖譜。”
生活領域的增綠減碳也很重要。為了引導公眾選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湖州供電公司進一步完善新能源云數智化碳管理平臺功能,重點開發上線“碳達人”應用。“碳達人”與中國銀聯、湖州公共交通等平臺互聯互通,服務個人測碳降碳。公眾注冊“碳達人”后,就有了綠色生活的“碳賬本”,完成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綠色行為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碳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環保袋、公交乘車券、景區門票、用餐抵用券等,也可用于捐贈,支持公益碳匯項目。目前,“碳達人”應用注冊用戶已超過4.3萬人。(姚羽霞 劉自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