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能源互聯網 > 專家觀點

能源體系建設已進入韌性時代

中國經濟時報發布時間:2023-12-28 11:21:06  作者:張一鳴

  2022年,俄烏爆發沖突,全球能源價格大幅上漲、能源市場劇烈動蕩,能源安全成為全球首要議題。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執行董事余國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指出,當前能源韌性不足的風險突出,能源體系進入韌性建設的新階段。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理解步入新發展階段后的能源安全?

  余國:全球能源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轉變,四期疊加將使能源安全事件多發頻發,風險更趨復雜難料。一是國際格局動蕩變革期,地緣政治沖突和能源產業鏈供應鏈中斷風險增加;二是極端氣候災害頻發期,一些“史無前例”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能源應急呈現常態化趨勢;三是為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行業加快低碳轉型,與此相伴,新能源供應不穩定,影響電力系統安全性,而化石能源投資不足,加劇市場波動;四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爆發,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在重塑能源系統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安全風險。

  隨著能源轉型深入推進,傳統能源安全與新型能源安全交織,異常氣候與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綜合性能源危機令能源安全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在更加不確定性的時代背景下,提升系統韌性是應對日益突出的“三角矛盾”的合理路徑。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理解能源韌性?

  余國:全球能源安全評價涉及系統韌性、可獲得性、可承受性和可持續性四個維度。能源系統韌性是指能源系統適應內外部擾動和沖擊,并及時恢復正常運轉的能力。在能源發展進入新環境、面臨新形勢下,韌性是平衡“三角矛盾”的有效途徑,應當成為新型能源系統的本質屬性之一。

  全球能源安全得分與地緣政治具有高度相關性。1970年以來,全球能源安全狀況在12個年份處于不安全狀態,共經歷了4次較為嚴重的能源安全沖擊,除2008年金融能源危機之外,每一次能源安全沖擊都對應地緣政治沖突或戰爭。當前,從行業周期看,能源供需相對寬松,但地緣政治因素使得供需緊張,特別是俄烏沖突長期化及巴以沖突擴大化可能導致長期的地緣政治高風險期,加劇能源安全風險。此外,能源投資是供應的超前指標,2023年,能源供應投資預計增長7.3%,但化石能源投資仍未走出2014年以來的低谷,將影響未來供應穩定性。

  可承受性直接受能源價格影響。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是幾次沖擊的共同點。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價格承受能力不同,發達國家承受能力更強。過高的能源價格引發通脹,拖累經濟增長,加劇能源負擔。與此同時,隨著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可持續性總體呈改善趨勢,但會出現階段性的放緩。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推進能源體系的韌性建設?

  余國:系統韌性先增后降,當前韌性不足的風險突出,能源體系進入韌性建設的新階段。全球能源危機已呈現出影響因素復雜化、影響對象綜合化和影響范圍全球化的特征。提升系統韌性是全球跨越能源轉型期、動蕩變革期,實現能源安全的指南和橋梁,是應對不確定性、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

  建議從四個方面提升全球能源系統韌性。一是結構多元。重點是推進能源來源和品種多元化,促進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多能互補。二是能力充裕。重點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提升儲備和系統備份。三是供需靈活。重點是推進市場化和智能化,構建“集中式+分布式+智能化”的能源系統。四是合作高效。重點是協調能源治理體系,加強利益相關方合作。沒有能源市場各參與主體的合作,就不可能實現能源系統韌性。我們呼吁國際社會從人類共同命運和整體利益出發,加強政策協調和務實合作,提高能源治理體系有效性,努力實現全球能源可及、消除能源貧困,共同維護全球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 記者 張一鳴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