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晴。
連綿的雪山靜臥在藍天之下,盤旋在峻嶺間的鄉村公路蜿蜒曲折,片片金黃色的草甸上,十幾頭牦牛悠閑地吃著草。
這里是海拔3825米的西藏林周縣甘丹曲果鎮朗塘村,也是西藏第一條“電力天路”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的落點——拉薩換流站所在地。
“每年春節、藏歷新年前后,區域用電負荷都會明顯提高。我們需要提前開展特巡,確保設備以‘健康’的狀態迎接節日考驗!”換流站檢修二次班組安全員侯賢婷說。
她和直流檢修一次班班員周生麗、白瑪央宗手持巡檢記錄表、工作票,拿著紅外測溫儀來到了雙極控制保護室。換流閥、換流變、雙極交流場、閥水冷系統……他們逐一巡檢完室內設備,又仔細檢查室外設備。
“馬上就要過春節和藏歷新年了,每次特巡一圈下來最短也得一整天。只有把設備都仔仔細細巡查一遍,消除所有細小的隱患,我們才會信心更足呢!”侯賢婷說。
春節前,青藏聯網工程和拉薩換流站剛剛走過了安全穩定運行的第十年。換流站副站長帥能也在這里工作了整整十年。
“工程投運到現在,送進來的電接近90億度。這不馬上又到春節了,站里大大小小1275臺主要設備我們都得仔細檢查,可不能有一丁點兒馬虎!”午餐時間,帥能還在跟同事們念叨著。
“必須對照特巡方案一條一條檢查。還有,春節期間帶電檢測和定期專項巡檢……”帥能正說著,周生麗的手機響了,是家里撥來的視頻通話。周生麗并沒有接,而是在午休時間給家里撥了回去,與剛學會走路尚不會說話的兒子“聊”了起來。
“我們這有幾個當母親的呢!可工作確實走不開……”看著周生麗想念孩子的樣子,帥能有些過意不去。
目前,拉薩換流站一共有員工52人,平均年齡26歲,其中女員工12人。無論是在6米高的閥廳作業車上攀上爬下,還是遇到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時快速趕到現場特巡,男女員工都一樣。西藏晝夜溫差大。冬季夜間在室外巡檢時,他們的安全帽帽檐、眼睫毛上都會結一層冰,到了室內又化成水,裹著軍大衣、貼著暖貼也并不暖和。
侯賢婷、周生麗是大學同學,現在是同事,還分別與站里情投意合的小伙兒成了家。春節期間,她們會和6名同事一起在崗值班。這也是她們工作以來第二次春節值班。
夜幕降臨,換流站里,忙碌的身影依然穿梭在控制室里、設備房外。寧靜的朗塘村里,點點燈光在溫暖的藏家亮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