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電網 > 地市報道

廣東梅州供電局探路制度改革,激活蘇區發展“電動力”

南方Plus發布時間:2022-12-22 16:03:18

  做好新時代國有企業干部人才工作,形成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干部人才隊伍,是推動國有企業布局優化、支撐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國有企業踐行人才強國戰略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


2022年3月31日,梅縣供電局成立白渡工業園區工程項目建設黨員突擊隊。金昌毅 攝

  梅州市是廣東省唯一全域屬于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紅色底蘊深厚。作為扎根這片紅色熱土的央企,多年來,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持續推動黨建工作與改革發展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源源不斷的“電動力”賦能梅州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1年來,為貫徹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梅州供電局把“高質量推進國企改革,激發干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作為賡續蘇區精神血脈、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的具體實踐,牢牢牽住“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的“牛鼻子”,以改革創新爭先強能力、提效力、激活力,鼓勵廣大員工積極投身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為梅州紅色蘇區振興發展提供堅強的電力保障。

  “近兩年,我們堅持思想變革走在組織變革前面,深層次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打破‘鐵交椅’‘鐵飯碗’‘鐵工資’思維,以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能進能出用工機制、能增能減的薪酬機制激勵干部員工擔當作為,企業活力和隊伍精氣神得到明顯提振。”梅州供電局人力資源部主要負責人潘林舟說。

  打破“鐵交椅” 增強干部擔當能力

  9月30日,閩粵聯網工程竣工投產,實現了閩粵兩省電力互補余缺,大大提高了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能力。

  閩粵聯網工程是國家明確提出的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輸變電工程,也是南方電網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合作的第一個省級電網間互聯工程,自2021年4月開工以來,梅州供電局干部員工多方聯動、項目建設團隊攻堅克難,推動解決多項工程建設中的難題和風險,如期高效完成項目建設。

  閩粵聯網工程攻堅團隊核心成員朱心銘作為一名“起立”后成功“坐下”的干部,驗證了梅州供電局推行中層領導干部“起立、坐下”,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機制的可取之處。“這次競爭性評價上崗,增強了干部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能成功‘坐下’,我將帶著更強的責任感和敬業度參與到工作當中去。”朱心銘表示。

  據悉,自實施改革以來,梅州供電局大力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通過持續優化競聘條件和選聘規則,促使更多優秀人才通過競聘獲得崗位晉升,實現能者“上得來”。2021年至今,梅州供電局共組織22批次104個管理崗位公開競聘,新提拔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比例達99%,干部結構進一步優化,“80后”四級正副干部占比達43.21%。

  干部的擔當作為能力也同樣體現在供電服務的日常。今年8月投產的嘉元科技園二期項目是廣東省重點工程、梅州市重要的“打糧食”項目,面對客戶用電需求,梅州供電局各級干部層層壓實責任,業擴提速跑在了用戶前面,用電工程提前50天實現送電,以優質用電服務暖企惠企,為壯大實體經濟打造強勁的“電力引擎”,獲當地政府和客戶高度贊譽。

  而對于一些在位不謀政、能力不勝任的干部,梅州供電局通過“看得見、算得清、比得著”的考核機制,為干部“能下”提供具體的客觀依據,搬掉其“鐵交椅”。比如,突出政治標準,創新建立黨支部書記積分晉星考評機制,實現黨建工作質量可量化;強化業績導向,分類制定11類領導人員的考核評價框架,切實把干部考準考實。2021年至今,梅州供電局因履職不佳共“下去”干部22人。

  為進一步激發關鍵核心人才的創新活力,梅州供電局還將“能上能下”機制延伸到專家人才領域。對專家實行聘期制,執行年度、任期雙考核,考核結果按四個等級強制分布,在2021年的專家考核中,就有8名專家被解聘。

  打破“鐵飯碗” 提升隊伍管理效力

  一直以來,國有企業“鐵飯碗”的觀念根深蒂固,不少員工也受這種慣性思維影響,存在“躺平”心態,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不符。打破“鐵飯碗”是最難攻破的堡壘,也決定著三項制度改革的成效。

  為破除當前困局,營造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梅州供電局大力推行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以“首提技能、二寬通道、三嚴降級”“三步走”工作機制,著力改善效率不高、員工內生動力不足的難題。

  8月16日,梅州500千伏敬州變電站順利投產。該變電站作為梅州第二座500千伏變電站,標志著梅州電網進入雙核時代。作為梅州西南部新的電源支撐點,敬州變電站對化解500千伏嘉應變電站單一電源的供電風險、大力提高西南片區的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工程建設伊始,梅州供電局就組建了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黨員突擊隊。隨著變電站工程建設進入驗收高峰期,今年4月,梅州供電局隨即成立生產運行籌備組全力攻堅,創新推出“321”工作法,運用智慧監督系統、無人機技術對工程進行管控,精準發現缺陷,有效保障了變電站順利投產。

  “經過團隊的攻堅,敬州站順利投產,我也在這極富意義的8月迎來了30歲的生日。”籌備組組長廖聰介紹,“團隊成員干勁足,一方面是被賦予重任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局里‘有為有位、尊重人才’的用人理念,給了我們更多舞臺和更高平臺。”據悉,剛滿30周歲的廖聰,在上個月已通過競聘成為敬州巡維中心的站長,成為梅州供電局最年輕的巡維中心站長。

  在加強市場化用工管理方面,按照“以崗招人,人崗匹配”要求公開選聘人員,加強人才引進力度、人員補充的精準性。據介紹,2021年開始,梅州供電局及下屬縣區局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專業技術崗位實現100%競聘上崗,新聘任班站所長229人中有201人通過公開選聘上崗,積極推動引導“會干、會說、會寫、會指揮”的優秀人才向班站所長崗位流動。

  “能進”亦“能出”。“我們暢通員工退出渠道,按照‘四規范’原則規范解除勞動合同管理、長期不在崗人員清理、開展全員組競聘、崗位退出管理。”梅州供電局人力資源部用工專責雷鑫凱介紹道。2021年至今,梅州供電局嚴格落實員工退出工作要求,對426名員工進行了降崗降級。

  同時,梅州供電局在全局上下大力營造尊師重教、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實行“工匠計劃”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建立了“匠星、匠才、匠師”人才培養梯隊。采用“集中輪訓+線上訓練營”混合培養方式全面提升班站所長“四會”能力,累計完成集中輪訓9期,培訓531人次,進一步提升了班站所長業務管理水平和崗位勝任能力。

  打破“鐵工資” 激發基層隊伍活力

  薪酬分配的平均主義,嚴重影響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三項制度改革不僅要端掉“鐵飯碗”,還要打破“大鍋飯”,建立更具靈活性和市場競爭力、按照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收入分配機制,實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做到收入“能增能減”。

  近年來,梅州供電局秉持“全局統籌、多點發力、因地制宜、全面開花”的績效管理理念,積極穩妥推進收入分配機制改革。改革激發了隊伍活力。

  此前,梅州供電局輸電管理所員工對績效考核及分配制度認可度不高,習慣于平均主義,不敢從嚴動真,導致部分員工工作積極性低下,“做多錯多”心態蔓延,制約了該所各項業務水平的提升,整體士氣低落。

  該所主動求變,以“做實工分計酬調動員工積極性”為突破口,推行班組績效自主管理,以班組為單位制定工分計酬規則和模型,將班組安全管理、缺陷隱患管理、客戶投訴管理等7項“老大難”問題納入績效考核內容,并設置了“工作量”“難易度”和“完成質量”等維度對績效工資進行二次分配,在關注數量的同時,更關注工作質量和貢獻度,并自發從嚴考核,有效提升了全所各項業務管理水平。

  梅州豐順局試點推進重點項目“登高計劃”,選取全局重點指標和任務,通過張貼“英雄帖”張榜招賢,共實施“登高項目”15個,26個項目團隊積極揭榜,以“跳起摸高”掙得更優績效,助推全局指標任務高質量完成,登高成功團隊績效工資增長50%,全局“掙績效”氛圍濃厚。

  10月最后一天,梅州梅縣局程江供電所會議室張貼出最新一月的“班組工分計酬積分榜”,營銷服務一班副班長謝揚偉以積分326分位居全班第一,相較班內最后一名多出1.4倍。“工分計酬的堅決有效執行改變了‘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大鍋飯’思維,‘爭工分’‘搶業績’給所里帶來新活力新氣象。”程江所所長饒志平介紹道。

  據悉,自2021年起,梅州梅縣局加大績效工資占比,嚴格落實班組工分計酬,徹底打破“一張工資表”,突出憑業績和貢獻取酬,“工資是掙出來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僅如此,在完善薪酬分配體系方面,梅州供電局大力實施正向激勵,設立董事長獎勵基金,開展靈活多樣的中長期激勵。同時設立“操作無差錯”“班站所無違章”等物質獎勵標準,鼓勵員工扎根一線、干事創業,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實現收入“能增能減”,全面激活基層活力動力。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接下來,梅州供電局將始終堅持戰略引領,注重把工作重心由抓改革進度轉向提質量、求實效。“我們將聚焦‘人’這個關鍵要素,堅持思想引領,將蘇區精神融入干部員工的精神血脈,持續強能力、提效力、激活力,以深改革、真改革、出實效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梅州供電局黨委主要負責人陳衛中說道。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