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走進四川成都500千伏十陵變電站工程現場,一個長18米、寬10.5米、高8米,自帶滑軌的白色500千伏氣體絕緣全封閉組合電器(GIS)安裝無塵大棚格外引人注目。“目前,十陵變電站全站進入500千伏、220千伏GIS安裝沖刺階段,無塵環境是關鍵。”該工程業主項目經理吳玉錕說。這段時間,他每天盯著現場,按天盤算著施工進度。
作業人員檢查十陵變電站GIS設備。陳紅梅 攝
十陵變電站新建工程是四川電網2024年迎峰度夏重點項目——500千伏十陵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新增變電容量240萬千伏安,對滿足成都東南片區負荷發展需要、保障成都電網供電可靠性及運行方式靈活性有著重要作用。自2023年6月變電站開工以來,工程業主單位成都供電公司及各參建方緊密配合,按6月30日前投運倒排工期、推進施工。
一名作業人員要進入500千伏GIS安裝無塵大棚并不容易——首先要在專用房間穿好防塵服,登記簽字后進入一個僅能容納3人的風淋間,清除全身的灰塵、發屑等雜物,再穿過一條長約20米的防塵通道,才能進入無塵大棚。
大棚內,4名作業人員正在清潔500千伏GIS設備。“最近天氣好,溫度、濕度都很適合作業,今天我們監測記錄了4次作業空間潔凈度,都符合標準。”負責安裝環境監測的柳靖拿著一臺激光塵埃粒子計數器,隨時查看數據。每隔兩個小時,他還要和質量監督人員共同簽字確認數據,以便備案待查。
“GIS設備安裝質量的關鍵就是防止一切雜質進入罐體。”吳玉錕介紹,設備罐體需要在無塵環境下組裝,然后抽出罐內空氣,讓內部形成真空環境,再注入高純度的六氟化硫氣體。在此過程中,一旦有灰塵等雜質進入罐體,會給設備運行埋下隱患。
工期緊,現場交叉作業多,GIS安裝、二次電纜施放等作業同時開展,因此,現場環境中各類粒子含量較高,給無塵化安裝帶來挑戰。成都供電公司在十陵變電站GIS安裝現場采用了五級防塵措施,即鋪設防塵網抑塵、定時灑水降塵、搭建無塵大棚擋塵、使用大功率設備除塵、嚴格人員進出絕塵。自2023年12月26日十陵變電站GIS安裝工作啟動以來,作業空間潔凈度全部檢測結果遠低于標準值,大部分時段無塵大棚內空氣粒子含量僅為標準值的十分之一。
當天,無塵大棚內開展的是500千伏GIS母線分段間隔母線對接安裝工作。“無塵大棚滑動到設備前,我們已經嚴格按質量驗收標準檢查了設備基礎和構架。”吳玉錕介紹,運抵現場的GIS設備經過全方位清潔運入無塵大棚后,經過業主、監理、施工單位質量檢測人員聯合檢查確認,才能開始安裝工作。
設備拼裝是GIS安裝的重要環節?,F場作業人員使用高精度粒子計數器實時監測空氣中各類型粒子含量。設備罐體吊裝到位后,作業人員清潔法蘭面、密封圈,使用酒精擦拭罐體內壁、對接面,均勻涂抹密封劑,隨后立即蓋好接口封板,整套標準化作業流程一氣呵成。
“為了讓法蘭間歇均勻,要對稱地使用力矩扳手緊固螺栓,避免因受力不均影響密封效果。”現場作業人員謝強介紹,緊固螺栓力矩值有嚴格的標準,一旦出現密封效果不好的情況,必須返工處理。
設備拼裝完成后,要進行真空泄漏檢查,以檢驗安裝質量。業主項目部對GIS設備采用內部壓力檢測比對與包扎檢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嚴格的質量驗收,為下階段的耐壓試驗做好準備。
目前,十陵變電站GIS安裝工作已完成進度的50%,計劃在5月10日完成全部GIS設備安裝。(謝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