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程旭,中共黨員,河北衡水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檢修師,曾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第七屆河北省能工巧匠、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優秀專家人才、電力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等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勞動者說
提高輸電線路運檢能力,全力保障線路安全運行是輸電運檢工人的責任。我們要不斷開展技術創新,提升輸配電專業運維和檢修的數據化、智能化水平,推動輸電專業管理提質增效。
6月20日,在河北衡水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該公司輸電運檢中心檢修師程旭正帶領班組員工探討“懸垂線夾墊片銷子帶電修補組合工具”創新課題。該工具研發成功后,可徹底解決傳統方法無法在地電位完成懸垂線夾墊片及R銷修補的難題。
作為輸電運檢中心檢修師,程旭負責管理輸電線路大修技改、無人機應用、技術創新等多項工作。他在輸電運檢一線工作21年,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并研發多項創新成果。
勤學鉆研肯吃苦
4月28日,在220千伏廠正Ⅰ線,程旭和同事默契配合,完成了帶電更換雙串合成絕緣子作業。這是他帶領衡水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帶電作業班的一次全新嘗試。
此前,衡水供電公司沒有帶電更換雙串合成絕緣子的經驗。程旭與班組成員集思廣益,研究制訂了詳細的作業計劃,專門研發了方便實用的帶電更換合成絕緣子小工具。作業人員無須進入電場,在鐵塔上用操作桿就能完成作業。
開展輸電運檢工作,運檢人員需要登上幾十米高的鐵塔,不但要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還要膽大心細能吃苦。剛上班時,程旭白天跟著師父巡線檢修,總是隨身攜帶一個小小的筆記本,把不明白的問題都記在上面。晚上回去后,他便自己查資料學習專業知識,實在弄不懂的地方第二天再去找師父請教??恐辗e月累,短短幾年時間,這個輸電運檢專業的新人成長為班里的技術骨干,還撰寫了十幾篇技術論文在各類刊物發表。
21年來,程旭累計參與了3000余次測試、檢修和帶電消缺作業,完成線路巡檢近15萬千米。
不懼挑戰敢爭先
2012年,多旋翼無人機進入了電力巡檢領域。2016年,衡水供電公司首次購置了一臺梟鷹無人機,程旭主動請纓參與無人機巡檢工作。為了能盡快掌握無人機飛巡技巧,程旭參加了由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組織的無人機培訓班,并獲得了無人機飛手證書,后來又獲得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頒發的無人機巡檢高級技師資格證。自此,他更加深入地研究起了無人機在電力行業的應用。
2014年,程旭牽頭組建了衡水供電公司無人機柔性工作團隊,并建立起無人機智能巡檢工作機制,規范了無人機巡檢、驗收等業務流程,修訂了無人機作業管理、設備質量評價、巡檢作業技術等相關規范和標準。截至目前,程旭帶領團隊累計完成了110千伏以上的101條輸電線路,共7652基桿塔的無人機巡檢工作。
近年來,程旭積極探索無人機巡檢模塊化管理,并針對不同場景拓展無人機巡檢多樣化功能,以最大限度發揮無人機在巡檢工作中的作用。為了解決放線施工中跨越樹障、河流、果園等地的技術難題,程旭開始研究載重無人機,探索利用無人機開展弧垂繩拋掛作業,并在放線施工、帶電作業過程中推廣應用。借助5G技術,程旭帶領團隊通過無人機實時監護高空人員作業過程,提高作業的安全性。近三年,程旭累計推進13項無人機創新成果落地應用,并將以往很多需要停電檢修的項目優化為無人機帶電作業,讓停電時間減少了360多小時。
由于專業能力過硬,程旭被多次選派參加團隊及個人技能競賽。2014年,程旭參加了國家電網公司220千伏架空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能競賽。為了強化理論基礎,程旭每天拼命學習。一些操作不達標、不到位,他就把每一項操作步驟寫在紙上,一遍遍地練,直到形成肌肉記憶。2021年,在備戰河北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技能競賽時,程旭生病住院10天。為趕上隊友的進度,他出院后每晚學到凌晨,最終獲得了團體、個人雙冠軍。
創新技術提質效
6月11日,在衡水供電公司“薪火傳承”創新工作室里,程旭根據現場施工人員的應用反饋,進一步提升自主研發的無人機驗電掛拆接地線組合工具性能。
2018年,衡水供電公司組建了“薪火傳承”創新工作室。作為工作室的主要成員,程旭參與了多項創新成果的研發。怎樣把工作干得又好又快,是程旭常思考的問題。
自2021年起,程旭開始著手研究無人機驗電掛拆接地線。以往耐張塔單相掛接地線時需要人工作業,受作業空間限制,操作非常困難。程旭就想,如果能用無人機上去驗電、掛地線,問題就解決了。
由于沒有現成資料可以借鑒,一切只能自己動手。程旭一遍遍畫草圖、做方案,并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工作室成員,帶領大家共同開展討論研究。他們嘗試在無人機下面加上支架、掛上驗電器,直接操控無人機驗電,并通過無人機攝像頭回傳的影像和聲音判斷是否帶電。同時,他們還改造了地線夾扣,方便無人機掛拆接地線。經過10個月的不斷嘗試,程旭帶領工作室成員做了200余次試驗,成功研發出無人機驗電掛拆接地線組合工具。該成果也獲得了2021年電力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交流活動二等獎。
程旭參與或牽頭的創新項目先后獲得17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獲獎。由他首創的“節能型防振錘加固金具”“雙分裂垂直排列導線出線飛車”等技術填補了專業技術空白,提高了輸電運檢和帶電作業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和高空作業的安全風險。(董艷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