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中國電科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兼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偉勝與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研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工作。團隊成員大多數是第一次參與申報國家級項目。王偉勝結合自身經驗與他們交流項目研究切入點,啟發團隊成員明確選題方向。
在王偉勝看來,選題方向是項目立項的重要立足點??蒲泄ぷ餍枰耦^苦干,更需要抬頭看路。在科研項目執行過程中,他帶領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面向實際需求提煉研究方向,謀定項目選題方向。
王偉勝(右一)與團隊成員討論新能源全電磁暫態實時仿真技術。
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堅持以實現新能源電源安全并網和高效消納為使命,立足我國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現狀,開展新能源高精度功率預測、并網安全控制、優化調度等方面研究,為新能源電源安全并網、高效利用提供可靠技術支撐。
今年6月,新能源安全并網研究重要項目、中國電科院院士專項項目“荒漠地區大型新能源基地直流送出系統構建與綜合評估技術研究”立項。該項目針對我國大力開發沙漠、戈壁、荒漠地區新能源的現狀,開展大規模新能源基地經直流送出的穩定控制、協同消納、綜合評估技術研究。
按照《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專家人才管理辦法》的規定,王偉勝對項目選題有充分的自主權。在項目立項階段,王偉勝將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成員按研究方向分為3組,調研國內外技術現狀。分析調研結果后,他將研究方向定在“弱同步支撐下新能源與直流協調優化與控制”技術上。
寬頻帶振蕩問題是當前新能源并網中的常見情況,振蕩頻率因新能源發電機型及送出方式不同而存在差異。“我們前期調研時將重點放在了振蕩頻率這種客觀性的因素上,沒有考慮到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電網及送出方式實際情況。”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成員汪海蛟介紹,“后來,王總提醒我們針對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缺乏常規電源支撐這一實際開展穩定性及消納機制研究,幫助我們快速地找到了選題方向,編寫出成熟的立項申請報告。”
目前,團隊圍繞項目研究重點,開展了考慮資源互補特性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光配比優化方法、新能源振蕩及過電壓分析及綜合抑制技術、新能源基地經直流送出生產模擬技術等研究工作,形成了初步結果。
“科研工作必須滿足國家發展戰略要求和實際需求。新能源大規模開發為新能源科研領域帶來了巨大的需求和挑戰,我鼓勵團隊以解決新能源利用相關問題為抓手開展攻關,支撐新能源持續健康發展。”王偉勝說。
“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自同步電壓源型新能源發電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是團隊正在推進的公司科技項目之一,旨在解決當前電網同步支撐能力持續降低引發新能源穩定性降低的難題。在項目研究中,團隊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開展自同步電壓源型新能源發電關鍵技術攻關。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規模不斷擴大。讓新能源電源具備同步支撐電網能力是解決高比例新能源條件下安全運行難題、構建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礎。6月,王偉勝帶領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開展新能源自同步電壓源單機控制技術攻關,突破無直流儲能下新能源自同步電壓源穩態和暫態控制技術難關,提出了聚焦開展真實機組實證研究、場站協調控制的工作計劃,為該技術的規?;茝V奠定了基礎。
上半年,王偉勝帶領團隊依托項目執行,成功研制出通用型自同步電壓源型新能源控制器,攻克了電力平衡模擬新能源與靈活調節資源優化規劃技術難題,為新能源從“電網跟隨型”轉變為“電網構建型”提供了重要支撐。
多年來,王偉勝堅持在項目攻關中培養人、鍛煉人、成就人,激發團隊創新創造活力。經過十幾年發展,新能源研究中心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成近300人的專業科研機構,研究范圍涵蓋新能源資源評估與發電預測、新能源仿真分析與評價、新能源優化調度與控制、新能源檢測與認證、能源電氣轉換與控制、電力氣象模擬與應用等技術領域。
當前,面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新形勢,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正在開展新能源發電基地直流外送系統的穩定控制、新能源發電電網友好型主動支撐技術及應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供需平衡理論及方法研究等方面的攻關,完善相關技術標準。
團隊科研成果
◆ 助推新能源裝備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唯一具備風電、光伏與儲能并網控制性能實證功能的張北試驗基地,構建了功能強大的新能源并網實證平臺,提升了新能源裝備的并網性能,解決了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問題,實現了我國風電產業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 創立新能源功率預測技術體系,提升預測精度。團隊建立了專業面向電力氣象服務的數值天氣預報中心,構建了從數值天氣預報、預測模型優化到預測系統開發的技術體系,研發了我國首套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預測容量超過2億千瓦、為世界第一;省級電網風電和光伏發電功率日前預測精度均超過90%,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 建立新能源調度技術體系,支撐新能源高效消納。團隊研發了新能源調度決策支持系統和新能源電力系統生產模擬軟件,成果已應用于成果已應用于28個省級及以上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為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優化新能源裝機布局及開發時序、提升新能源調度運行水平、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發揮了重要作用。
團隊青年員工感言
我有幸加入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這個大家庭。寬松和富有活力的科研環境,讓我可以一門心思搞科研。前輩在摸爬滾打中明確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近五年,在前輩們的帶領下,我參加了幾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申請執行全過程。通過實踐,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我也一直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工作。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先后主導編制發布了《風電場和光伏電站并網符合性評價》等國際標準,提升了我國在新能源并網技術領域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令我倍感自豪?,F在我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技術分委會助理秘書,將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勇毅前行,在支撐“雙碳”目標實現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中展現更大作為。(楊亞迪 張麗)
——新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成員 張占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