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我國前11個月吸收外資“成績單”出爐——
商務部當日發布數據顯示,1至1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
對比2020年數據,這一成績更加亮眼:2020年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999.8億元,同比增長6.2%。今年僅前11個月,吸收外資就突破了1萬億元,可以說引資的速度更快、規模更大。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在全球表現亮眼。聯合國貿發會議此前發布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總規模大幅下滑,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體卻保持韌性,吸收的FDI逆勢增長4%。相比之下,去年流入歐洲的FDI縮水80%,流入北美的FDI下滑40%。
引資的“穩”不僅體現在規模上,還有投資來源地:前11個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4.7%和23.7%,吸引外資繼續保持多元化勢頭。
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說,受益于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政策紅利,越來越多的外資選擇進入中國,并流向更多新興產業,這也從一個方面印證了中國經濟的“穩中有進”。
“進”從引資結構持續優化上可見一斑——
商務部數據顯示,前11個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23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9.3%,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0.8%,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4.3%。
未來,引資“穩”和“進”的勢頭如何保持?
“我認為,未來要在保持引資總量基本穩定的基礎上著力優結構、提質量,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闭驴≌f。
不久前,商務部發布了《“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在多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引導外資更多投向數字轉型、節能環保、生態環境、金融服務、醫療、健康、養老等行業,這無疑將為外資企業帶來更多新的發展機遇。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對擴大開放、加大引資作出部署。會議要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制度型開放,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
商務部外資司副司長孟華婷表示,未來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修訂發布新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寬外資市場準入,加強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全面清理與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不符的規定,確保完成全年穩外資目標任務,并為明年的穩外資工作打好基礎。(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