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節能環保 > 垃圾發電

生活垃圾“吞”進去 清潔電能發出來——恩施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側記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11-23 23:26:08

11月13日上午10時許,在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辦事處高橋壩村的一處山坳里,一輛密閉式垃圾轉運車緩緩駛進此處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將滿載的生活垃圾傾倒進垃圾發酵池。

發酵池內,巨大的鋼鐵爪掛在航吊上,正一爪一爪將發酵完畢的垃圾抓進一號爐投料口,送入一號爐焚燒。

這一幕幕,通過監控視頻同步顯示在該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心指揮平臺的大屏幕上。大屏幕的最上方,顯示此刻一號爐爐溫均值為956.13℃,發電功率為8.37MW。

焚燒后的爐渣進入渣坑,此刻一個鋼鐵爪正將爐渣抓出。爐渣將用于制作建筑骨料。

哪怕脫層皮,也要交好“民生賬”

“恩施市每日產生生活垃圾500噸,以前都是采用垃圾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倍魇┦协h衛局副局長李杰介紹。

垃圾填埋是大多數城市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但這種處理方式存在一些弊端,群眾反映較多的就是異味問題。

“以前大部分時間是不敢開窗戶的,生怕異味飄進屋里?!币晃恢苓吶罕娬f。

于是,在中央第二輪環保督察交辦信訪件中,有6個關于垃圾填埋場的重復投訴件。

“這筆環保賬就是‘民生賬’,必須下定決心整改到位?!?/p>

州委、州政府高度關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州推進中央、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專班多次實地調研,親自盯辦,每周調度工作進度。

恩施市委、市政府將其列為“一把手工程”,市委書記、市長多次到現場開展調研督辦,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和困難。

從恩施市城管執法局集中抽調4名工作人員組成專班下沉一線,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水利、電力等部門凝聚合力,以“脫層皮”的決心整改“民生賬”。

聚焦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征地拆遷、進場道路、電力遷改、基礎配套等重難點問題,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協調,職能部門現場辦公,采取“一案一策、各個擊破”的方式,共同深度剖析、找準問題癥結、研究解決辦法。

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政府累計投入資金3492萬元,用于征地拆遷補償、周邊環境整治、進場道路和配套設施建設,并將征收土地無償劃撥用于項目建設,最大限度支持項目建設。

充分聽民意 辦好“民生事”

數據雖然枯燥,但直觀——先后向社會公示項目情況10余次,組織周邊居民開展座談、考察及聽證會7次。

每一次都是帶著滿滿誠意,聽群眾吐槽,收集意見。

有反對的聲音:“燒垃圾,到處是灰,再次污染環境,我不同意?!?/p>

有吐槽的聲音:“反正我不同意在這里搞,遷到沒人住的地方去搞?!?/p>

還有質疑的聲音:“是不是真的搞得好,莫搞個‘半吊子’,最后‘擺起’?!?/p>

反映最多的是鄰避問題,群眾擔心對身體健康和環境質量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于是專班及時組織群眾代表去句容、紅安等地已建成的垃圾焚燒廠參觀,用實際行動打消群眾的顧慮。

10月底,記者隨同群眾走進垃圾焚燒發電廠工作車間,身處其中,沒有一絲異味,看不見一只蒼蠅。在多處手摸設備,沒有一點灰塵。

走進和發酵池只有一面玻璃之隔的抓取操作間,聞不到一絲臭味。

在這里,全程封閉式操作,氣體排放有儀器實時監控,現場查看煙塵、二氧化硫等,氣體排放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監測數據還實時“直通”省、州、市的環保等部門。

反映以前不敢開窗的那位群眾現在經常開窗通風,“垃圾不填埋了,異味少多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政府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解決問題?!?/p>

既交“環保賬”,又交“經濟賬”

閉式垃圾運輸車,以及西南角冒著白色水蒸氣的冷卻塔,透露著這座廠的身份。

恩施綠色動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經理鄧詩朋告訴記者,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垃圾焚燒每日滿負荷可產生約60萬度電,每年產值可達1.3億元,創造稅收1500余萬元。

“發電不是垃圾焚燒發電廠的主要功能,最大的效用在于環保?!编囋娕蠼榻B,運送來的垃圾通過焚燒可減量八成,產生的爐渣也可以用于制作再生磚,大大節約了原本用于填埋垃圾的土地資源。

長遠來看,垃圾焚燒不僅能做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還能做到循環化、高效化,是目前垃圾處理技術中,比較有前途且負責任的一種做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敝萆鷳B環境局恩施市分局主要負責人說,“項目的建成,改變了傳統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有效緩解了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的壓力,實現了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和環境效益最大化,為污染減排、節能降耗、環境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p>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