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綠色金融作為做好五篇大文章之一,明確提出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讓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綠色發展。氫能產業作為助力我國能源轉型變革和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重點領域,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但在氫能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找準金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推動氫能產業鏈提質升級,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課題。
金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產業鏈綠色升級面臨瓶頸,可持續能力有待提升。金融與產業良性循環,方能發揮金融資源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但當前氫能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因素,制約了良好產融互助體系的形成。一是產業鏈綠色升級存在壁壘。當前大連自貿片區氫能產業以化石燃料制氫作為主流制氫方式,通過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電解水制備的綠氫占比較低,技術升級難度大,制氫成本高,生產設備和基礎設施融資缺口巨大。二是商業應用場景少。氫能基礎設施、應用及示范區建設需要大量前期投資支持,但就目前來講商業應用場景過少,缺乏配套氫氣儲存和運輸網絡渠道,亟待完善氫氣輸運基礎設施,擴大商業應用規模,攤薄固定資產和研發投資成本,實現商業可持續。三是民營氫能企業融資能力不足。部分氫能領域民營企業經營規模較小,內部管理不透明,在氫能行業發展初期,盈利前景不明朗,企業營收不穩定,難以滿足融資準入門檻。
(二)融資支持存在短板,金融資源供給不足。一是融資渠道偏窄。當前,我國氫能產業處于行業發展初期,氫能產業技術路線及商業化模式尚未成熟,氫能產業的盈利能力、生產成本、公眾認知及產業鏈規?;形赐耆魑?。二是商業銀行融資參與度較低。據調研,轄區商業銀行氫能產業信貸余額不足信貸總量的1%。大型氫能項目建設多由國企或央企主導,除股權融資外,項目主要融資供給方多是在利率定價方面具備突出優勢的政策性銀行,而商業銀行因其在利率定價方面讓利空間有限、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避險考量及氫能信貸產品匱乏等因素,在氫能產業融資方面參與度較低,不利于形成規?;?、專業化的金融服務體系。
(三)氫能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制約融資規模擴充。一是氫能碳匯交易市場支撐不足。目前,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氫能交易板塊尚未建立,缺乏完善的清潔氫認證、碳減排核算方法及碳交易機制,制約了氫能碳匯交易和碳排放權質押融資的開展。二是氫能綠色金融標準有待擴充。目前,綠色金融分類標準已納入加氫設施制造、燃料電池裝備制造、氫能利用設施和加氫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等內容,但對綠氫及其全產業鏈的支持不足,特別是前端綠氫技術開發暫未納入《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及《綠色產業指導目錄》,不利于氫能融資渠道的拓寬。三是氫能產業投融資信息共享渠道尚未建立。
(四)配套機制支撐不足,激勵作用尚不顯著。一是財稅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當前,氫能產業處于行業發展初期,迫切依賴政府財稅政策支持,但當下政策優惠多以財政獎勵方式發放,在產業發展基金建設、市場需求激勵措施等方面未形成系統化和精準化的政策支持體系。二是融資配套措施支撐不足。據調研,當前金融機構對氫能領域的融資優惠多源于綠色金融政策項下,對于尚未納入綠色產業標準體系的氫能產業,缺乏配套融資支持措施。氫能產業信貸投放財稅引導政策和風險補償機制建設滯后,信貸支持激勵不足,制約信貸投放積極性。
金融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產業端:多維發力,系統推進氫能全鏈條發展。一是加快推進氫能產業鏈的綠色升級。瞄準氫能產業鏈綠色升級方向,在政策端對綠氫進行重點傾斜,規定綠氫開發占比指標,提升綠氫制備產業戰略地位。在技術端依托大型能源企業成立聯合研發和推廣應用平臺,聚焦綠氫制備核心技術,組建創新聯合體進行科技攻關,推動全社會相關領域科研力量廣泛參與,加快突破技術薄弱環節,實現產業鏈綠色升級。二是推動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在基礎設施端,立足大連港口地理區位優勢,構建以港口貨物運輸為核心,重型卡車道路運輸為輻射的氫氣儲存和運輸線路網絡,有效滿足下游應用加氫需求。在應用場景端,加快交通、工業、建筑、發電等氫能使用場景的研發和投產,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在產業支持端,加快培育氫能產業商業模式,規定各產業使用氫能的最低消費比例,保證氫能產業獲得足夠市場需求。三是提升民營氫能企業融資能力。引導民營氫能企業完善會計制度和內控制度,加強外部監督和內部管理,增強財務透明性,提升經營規范性,吸引銀行信貸資金投放,提高融資可得性。
(二)供給端:補齊短板,加大金融資源供給支持。一是拓寬氫能企業融資渠道。引進設立氫能發展專項投資基金,為初創型氫能企業提供發展資金,加大對氫能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投資支持力度。鼓勵發行綠色債券支持氫能產業項目,部分現金流穩定、營收情況較好的項目可探索發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或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針對氫能產業鏈中的未來獨角獸企業IPO需求,銀行機構連同風險投資、股權產業基金,發揮投貸聯動優勢,提供輔導、顧問等綜合金融服務。二是提升優化綠色信貸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銀行機構設立氫能發展金融事業部或專營機構,配備專業產品經理,根據氫能企業的差異化技術與發展水平提供定制信貸服務,提高氫能產業貸款的可得性和便利度。三是創新氫能信貸產品。銀行機構要持續提升產品研發能力,根據氫能行業特點和實際融資需求,在定價模型、授信評級和審批、風控管理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設計和專業化管理。
(三)基礎設施端:強化保障,切實提升融資可得性。一是搭建氫能碳匯交易結算平臺。以CCER碳交易發展路徑為基石,探索氫能碳匯交易市場的運行模式和機制,建立氫能碳匯交易中心,開展碳排放權、用能權、節能環保項目特許經營權抵押融資,為銀行擴大氫能信貸投放提供基礎條件,降低氫能信貸的合規風險。二是完善氫能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進一步拓寬氫能綠色金融標準范疇,加快將綠氫技術納入《綠色產業指導目錄》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明確前端綠氫技術開發和后端氫能應用的行業標準,推動中外標準盡早接軌,引導氫能產業向綠氫轉型。三是疏通氫能投融資信息共享渠道。政府相關部門定期遴選制定氫能產業項目清單,開發氫能產業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向金融機構推薦有融資需求的氫能制備、儲能、動力電池等重大氫能項目和企業,推動金融資源精準對接氫能企業融資需求。
(四)政策端:完善機制,充分發揮配套政策激勵效應。一是完善財稅扶持政策,發揮正向激勵作用。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健全覆蓋氫能全產業鏈及其配套產業的財稅扶持政策,明確財政、稅收等政策工具對氫能產業的支持標準和時限,借助政府補貼措施加快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同時針對氫能產業鏈關鍵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應用環節,設立重大專項、產業基金,強化對氫能“卡脖子”領域的專項資金支持。二是強化需求側協同支持,激發氫能市場活力。除對企業進行補貼外,從需求側進行政策支持。比如,在市場需求激勵方面,為購置氫燃料電池車的消費者提供消費補貼、消費稅減免等激勵,為氫燃料電池車提供路權、停車費、過路費減免等便利政策。在產業交易方面,通過政府采購對氫能產業提供直接支持。三是完善融資配套政策,引導金融資源投向氫能領域。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對氫能產業項目融資的支持力度,通過設立政府擔?;?、政策性擔保機構等方式提供信用增進支持,提高氫能企業和項目融資可得性。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李文玉 李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