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還指出,持續做強光伏產業,依托淮州新城、雙流航空經濟區等核心承載地,以通威太陽能等鏈主企業為牽引,穩步擴大光伏產業規模,實施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短板,構建“光儲用”高端產業鏈條。加快建設以成都為核心的光伏高端能源裝備引領區,推動成(都)樂(山)眉(山)晶硅光伏產業一體化發展。到2025年,力爭全市光伏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頭部企業。
原文如下: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區(市)縣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政策措施》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4月22日
成都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
為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發〔2021〕36號)和《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23號),全面貫徹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精神,根據《中共成都市委關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優化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促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定》(成委發〔2022〕2號),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進一步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統籌好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發展格局。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主動調適、精細施策,深入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乘勢而上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牽引,強二優三夯實產業基礎支撐,節能降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市一盤棋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四川建設綠色低碳優勢產業“一地三區”提供堅強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全市產業結構更優、發展質效更高,高技術制造業營業收入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2%,制造業企業R&D經費投入強度較2020年提升25%;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現代服務業比重達到50%以上、占GDP比重達到35%。產業綠色競爭力持續提升,聚焦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氫能、儲能等細分領域建圈強鏈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優勢產業規模達到3000億元以上;全市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2020年下降10%以上,萬元GDP用水量降低至24立方米,單位GDP能耗降低水平、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平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抓手促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任務基本完成,產業空間布局持續優化,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承載過多、城市新區帶動能力不強、郊區新城產業人口承載力不強等問題得到緩解,城市宜業宜居度和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
三、重點任務
(一)壯大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培育城市產業新增長點
1.持續做強光伏產業。依托淮州新城、雙流航空經濟區等核心承載地,以通威太陽能等鏈主企業為牽引,穩步擴大光伏產業規模,實施精準招商補齊產業鏈短板,構建“光儲用”高端產業鏈條。加快建設以成都為核心的光伏高端能源裝備引領區,推動成(都)樂(山)眉(山)晶硅光伏產業一體化發展。到2025年,力爭全市光伏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頭部企業。[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投促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逗號前為牽頭單位,下同]
2.積極發展鋰電產業。以中航鋰電、億緯鋰能、巴莫科技、寧德時代、蜂巢能源、格力鈦等鋰電產業重大項目為牽引,持續延展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做強正負極材料環節,招引電解液、鋁箔等關鍵環節頭部企業,實現鋰電主輔料均衡協調發展。在上游電池材料環節加快招引重點隔膜企業,在中游電池及系統環節加快招引鏈主企業,加大動力鋰電池裝機推廣和儲能鋰電池示范應用。到2025年,力爭鋰電產業總產值達1000億元。[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投促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3.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開展“鏈主”精準招引工作,加大對汽車頭部企業的招引力度,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水平;圍繞整車和零部件龍頭,梳理形成5+2零件供應商清單,重點招引“三電系統”、智能系統等“專精特新”企業。加強與重慶市聯動協作,協同布局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及服務網絡,構建成渝“電走廊”;協同發展氫燃料汽車,構建成渝“氫走廊”;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構建成渝“智行走廊”。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換電模式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責任單位: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投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相關區(市)縣政府(管委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