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公開關于對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第1號議案的復函,其中提到:根據各地資源及當前技術條件,按照“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的原則統籌規劃整域能源利用供給形式,有序開發各類能源項目。初步將舟山清潔能源綜合利用規劃為近期(2021-2025年)、中期(2026-2030年)和遠期(2031-2035年)三個階段,其中近中期規劃風能和光伏共1450萬千瓦。通過清潔能源分批次合理布局,最終形成“11211”整體格局。重點打造高新區和岱山縣兩個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其中岱山縣主要依托秀山北部惠生區塊風機制造等核心制造業基地和深遠海風電運維基地。
產業聯合、配套實施。以資源開發為支點,努力撬動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全產業鏈建設,明確要求資源配套要與制造業項目投資比例相匹配。目前我市已引進落地一批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項目。
積極探索和創新低碳發展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路徑。2021年普陀區列入第一批省級低碳縣(區)試點名單。圍繞打造“清潔能源轉換樞紐”,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潮流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進LNG登陸中心建設,積極開展氫能應用示范,協同推進能源、建筑、交通、農業林業、居民生活等領域低碳發展。計劃通過3-5年創建期,全力打造全省能源低碳發展的“普陀樣板”。
原文如下:
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對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第1號議案的復函
陳華清等10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海島版“兩山銀行”助推共同富裕的議案》收悉。該議案對我市加快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發展、海島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F將議案中涉及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關于堅持有序開發,打造風光電全產業鏈
近年來,我市積極探索以更低碳排放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進能源低碳轉型發展。
(一)統籌資源、有序開發。根據各地資源及當前技術條件,按照“宜電則電、宜氫則氫”的原則統籌規劃整域能源利用供給形式,有序開發各類能源項目。初步將舟山清潔能源綜合利用規劃為近期(2021-2025年)、中期(2026-2030年)和遠期(2031-2035年)三個階段,其中近中期規劃風能和光伏共1450萬千瓦。通過清潔能源分批次合理布局,最終形成“11211”整體格局。重點打造高新區和岱山縣兩個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其中岱山縣主要依托秀山北部惠生區塊風機制造等核心制造業基地和深遠海風電運維基地。
(二)產業聯合、配套實施。以資源開發為支點,努力撬動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全產業鏈建設,明確要求資源配套要與制造業項目投資比例相匹配。目前我市已引進落地一批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去年8月,總投資110億元的華潤12GW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及組件項目在高新區開工建設;今年3月,總投資20億元的遠景能源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在定海開工建設。目前正在對接的還有中國能建-寧德時代、國家電投、中船集團、國投電力、寶武-杰寧、東方電氣、華潤集團、國能集團等8個產業聯合體,已凝練梳理41個制造業投資項目,總投資約344億元。
(三)整體布局、區域協同。清潔能源資源和土地等要素在我市分布不均衡,為避免各區塊盲目對接、無序競爭,我市堅持整體布局、區塊合作、利益共享。各區塊的制造業項目和清潔能源資源盡可能在本區塊匹配,無法匹配的通過“飛地模式”進行合作,即制造業項目所在地和資源所在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制造業項目的投資額、利用外資額、產值和稅收等。目前在談的制造業項目包括風電裝備、光電裝備、制氫裝備、綠電制氫、氫燃料電池、氫燃料動力船舶制造、儲能電站、零碳數據中心等,基本涵蓋了清潔能源全產業鏈。
二、關于堅持優勢轉化,探索資源資產化改革路徑
緊密結合大花園建設、低碳試點縣等載體,依托得天獨厚的海洋海島資源,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努力把海洋生態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一)探索標準、完善體系。普陀區與浙江大學開展合作,率先編制實施全省首個《海島GEP核算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方案》,為我省制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指南-海岸帶生態系統》打下扎實基礎。目前,我市及四個縣(區)已開展生態系統分布、生態產品清單、功能量評估、生態產品價值量核算等工作,完成全市及四縣(區)海島GEP核算報告(初稿)。同時,普陀區作為全省“兩山合作社”(原名“兩山銀行”)試點,謀劃推進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項目,積極探索新時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海島模式。
(二)聚焦生態、產業提質。一是大力發展綠色漁業。深入推進國家綠色漁業實驗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普陀白沙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嵊泗東部海域東庫-黃礁海洋牧場等建設。探索利用海上風電場發展海水養殖,打造“海上糧倉+藍色能源”新模式。二是大力發展綠色智造。加快推動石化及新材料、船舶與臨港裝備、現代航空等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智能化轉型、綠色化升級。大力支持船塢、碼頭和綠色修船改造,引進新興船舶改裝技術。聚焦港口、船舶、海洋工程等污染防治工作,發展壯大海洋生態環保裝備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洋裝備深度結合,開展海洋智能裝備等技術研究,打造國內重要的海洋智能裝備研發、試驗、應用示范和產業化基地。三是大力發展綠色服務業。積極打造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江海聯運航運科技產業示范基地。結合濱海濕地生態修復,拓展以海島和漁港休閑旅游為主的濱海生態旅游業。
(三)示范引領、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和創新低碳發展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路徑。2021年普陀區列入第一批省級低碳縣(區)試點名單。圍繞打造“清潔能源轉換樞紐”,大力發展風電、光伏、潮流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推進LNG登陸中心建設,積極開展氫能應用示范,協同推進能源、建筑、交通、農業林業、居民生活等領域低碳發展。計劃通過3-5年創建期,全力打造全省能源低碳發展的“普陀樣板”。
三、關于堅持數字賦能,構建“藍碳”生態場景
今年6月率先發布《舟山市藍碳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著重推進負碳、零碳、低碳和藍碳交易中心等“三碳一中心”建設,創新發展藍碳經濟。
(一)加強調查研究摸清資源底數。積極摸排舟山藍碳資源底數,開展前期研究,先后形成《舟山市藍碳經濟發展思路和重點舉措研究》《舟山市藍碳經濟發展研究報告》等系列課題成果。經前期調查研究發現,除幾乎不存在紅樹林、海草床等資源外,舟山市擁有鹽沼、淤泥質光灘、海域水體、無居民海島等四大類藍碳生態系統。此外,我市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碳減排和漁船碳減排方面空間較大。
(二)積極探索藍碳核算和價值評估標準體系。努力以碳匯漁業評估標準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加快藍碳核算、碳匯價值評估等領域相關標準體系的研究和制定,爭取掌握國際海洋碳匯標準制定的主導權。著力提高碳匯漁業的國際性共識,加強碳匯漁業的基礎研究,加快建立漁業碳匯計量和監測體系,研究制定碳匯漁業相關標準,逐步推進碳匯漁業的市場化運行。嵊泗縣已就貽貝養殖固碳量進行了初步核算并發布了核查報告,相關經驗為下步工作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探索構建藍碳交易機制。積極探索藍碳運營交易機制,加快推進藍碳交易納入碳交易市場,推動海洋碳匯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鼓勵支持岱山、普陀等地開展“藍碳銀行”建設試點,構建藍碳價值評估計量平臺,優化藍碳數據采集質量,實現藍碳數據集中匯聚,推動藍碳領域數據開放應用,引導縣域內藍碳主體開展減排核證,對藍碳主體實行備案與登記,全面驅動藍碳增匯,挖掘海洋生態產業價值。
感謝你們對政府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舟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0月9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