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深入實施,新能源產業進入綠色低碳轉型、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綠色清潔能源發展浪潮下,科創板“風光電儲”企業勇立潮頭,充分彰顯致力綠色發展的活力與韌性。
目前,科創板的新能源公司覆蓋光伏、風電、儲能、動力電池等多個領域,產業鏈條不斷豐富,相關上市公司共33家,總市值達1.22萬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風光電儲”產業鏈公司延續良好發展勢頭,業績高速增長,形成了一條有質量、有韌性的“特色鏈”,交出了亮眼成績單。
抓住行業風口產銷兩旺實現高速度增長
數據顯示,科創板33家新能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同比增長78%;實現歸母凈利潤近314億元,同比增長129%,業績表現高于板塊整體水平,為我國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光伏、動力電池、儲能等熱門賽道表現更為突出。
科創板12家光伏公司業績表現亮眼,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7%和183%,半數公司凈利潤增速超100%。如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龍頭企業凈利潤增幅均超過100%。
受益于政策支持,儲能賽道異軍突起??苿摪鍍δ茈姵叵到y提供商派能科技前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5.62%、156.52%。逆變器廠商也頻頻發力儲能領域。微型逆變器企業昱能科技、禾邁股份業前三季度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37.50%、197.79%。
動力電池產業表現同樣可圈可點??苿摪?6家動力電池公司基本實現產業鏈全覆蓋,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3%,容百科技、振華新材、長遠鋰科、廈鎢新能等多家三元正極材料龍頭企業高成長性突出,合計實現營收近640億元、實現凈利潤約39億元,實現科創板鋰電池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出色的業績表現來自于下游旺盛需求和企業產能的擴張。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今年全國1至9月光伏裝機量合計新增52.6GW,同比增長106%,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裝機已經接近2021年全年新增規模。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5.5萬輛和70.8萬輛,環比分別增長9.3%和6.2%,同比分別增長1.1倍和93.9%。同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進一步提高,今年1至9月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23.5%。
旺盛需求帶動了中上游企業產能建設一片火熱。例如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高測股份等多家光伏企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產能建設。晶科能源成為行業首家建成10GW以上規模N型產品生產線的企業。天合光能披露稱,擬在淮安經開區投資約60億元用于建設年產15GW高效電池和15GW大功率組件項目。高測股份披露“光伏大硅片研發中心及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項目”等多個項目已順利建設完成,目前硅片切割加工服務業務總規模已達21GW。
動力電池企業的產能建設也頻頻發力。孚能科技在國內的產能規劃已達130GWh。振華新材、長遠鋰科等產能規模規劃都達到10萬噸級。
伴隨產能釋放,科創板新能源企業大額訂單頻現。大全能源僅10月以來已經披露與雙良節能等客戶簽訂的4份長期訂單合同,合同總金額超過2000億元。
多家新能源企業的出貨量也保持了行業領先優勢。最新數據顯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分別以28.79GW、28.5GW的光伏組件出貨量位居前三季度全球第二、第三名。容百科技成為全球首家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單月銷量超萬噸的企業。
與此同時,記者也發現,科創板出現多個“強強聯手”組合,構建科創板內生循環新生態。例如,振華新材與孚能科技攜手共進,就三元正極、鈉電正極、廢料及廢舊電池回收、鋰資源開發等業務達成戰略合作。此前,孚能科技與容百科技也披露簽訂正極材料采購框架協議,采購規模超過3.5萬噸。廈鎢新能與帕瓦股份也在礦產資源開發、產品供銷、產品加工、信息合作等層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依托創新制度“資金加人才”助力高質量發展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穩固優勢保持不易,科創板新能源企業持續研發,技術創新頻破紀錄,化人才優勢為競爭優勢,是科創板新能源產業鏈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引擎”。
以光伏行業為例,電池轉換效率是衡量光伏組件制造企業研發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科創板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屢破世界紀錄。晶科能源自主研發的182N型高效單晶硅電池,全面積電池轉化效率達到26.1%,創造了大面積N型單晶鈍化接觸(TOPCon)電池轉化效率新的世界紀錄。此前,天合光能創造了大面積產業化N型單晶硅i-TOPCon電池組件窗口效率的世界紀錄。天合光能光伏產品業務總裁HelenaLi表示:“公司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為全球更廣闊的光伏應用場景提供低度電成本的高效光伏產品和解決方案。”
推進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是科技人才,而發揮人才作用的關鍵在于激勵。截至2022年10月31日,科創板動力電池、光伏及儲能風電行業33家公司上市后共推出29單股權激勵計劃,涵蓋董監高及員工8850人次。其中,全球微型逆變器龍頭企業昱能科技激勵范圍最廣,激勵對象數量占公司總人數約57%,為公司留住核心研發人員提供充分支持;千億硅料龍頭大全能源股權激勵規模預計超7億元,彰顯公司對進一步擴大產能、鞏固光伏產業鏈上游龍頭發展地位的信心。
新能源企業的茁壯發展也離不開資金支持??苿摪逋ㄟ^再融資等多方面制度大力支持綠色能源企業發展,發揮多種直接融資途徑解決新能源企業擴產、技術升級需求。上市以來,科創板新能源領域公司積極推出28單再融資計劃,擬募資金額合計近900億元。其中,大全能源完成科創板目前最大規模再融資,融資金額達到11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可轉債募資方式備受科創板新能源公司青睞,截至目前共8單可轉債發行計劃已注冊生效,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均提交可轉債再融資計劃,擬募集資金100億元、88.9億元。天合光能前期已發行52.65億元可轉債用于高效太陽能電池,此次將主要投向35GW直拉單晶項目的建設。金博股份、嘉元科技等新能源企業更是已經嘗試了可轉債、定向增發等多種再融資形式。
發揮比較優勢全方位展現“中國制造”的“國際范兒”
近些年,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舉措漸次落地,有力地促進了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在全球能源清潔化加速的背景下,科創板新能源企業放眼國際,積極推動產業全球化布局,拓展跨境融資渠道,踐行ESG理念,不斷提升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
科創板企業積極拓展全球市場,在產品性能、技術水平、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全球用戶側儲能市場的領軍企業派能科技的家庭儲能系統已在英國、德國、荷蘭、意大利、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成熟商用。風電龍頭三一重能重點布局越南、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印度、巴西等區域。晶科能源在歐洲、巴西、印度等海外市場市占率均處于領先水平。
融資渠道方面,科創板新能源企業也透著“國際范兒”。在上交所推出互聯互通存托憑證(GDR)這一跨境融資新渠道后,鋰電設備制造商杭可科技成為科創板首個“嘗鮮”的企業。杭可科技表示,擬籌劃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主要是為推進國內海外市場并重戰略,同時完善鋰電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體系。記者關注到,公司長期以來與韓國LG、日本村田等多個國際鋰電知名企業深度綁定,此次跨境發行GDR也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國際知名度與全球競爭能力。
國際投資者可通過QFII、RQFII與滬港通直接投資科創板,隨著科創板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新能源企業更是備受關注。例如,光伏組件龍頭晶科能源獲QFII機構投資者重倉,其中高盛集團持有晶科能源1970萬股。
全球ESG理念蓬勃發展,新能源企業也是科創板ESG披露實踐的“主力軍”,科創板所有公司均在年報中披露ESG有關信息,近半數新能源公司以ESG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形式單獨披露,大全能源等企業更是連續多年披露ESG報告。天合光能2021年度實現10.90億kWh國內清潔能源發電量。容百科技入選“2022最佳ESG科創板上市公司”,加碼布局電池循環回收板塊,加強鎳、鈷、鋰及正極材料的回收利用,完善綠色供應鏈管理。孚能科技公司全年為梅賽德斯-奔馳集團未來車型所生產的所有產品均取得“生產碳中和”認證。晶科能源、派能科技、天能股份等8家科創板新能源企業在華證ESG評級體系中獲評A級。
科創板新能源企業不僅為綠色低碳產業轉型“發光發熱”,也在企業發展中身體力行踐行ESG理念,以實際行動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彰顯企業擔當。例如,振華新材以產能帶動鄉村振興,助力黔西南州安龍縣脫貧摘帽,公司有效解決當地員工就業近1200人,累計實現利稅總額超過3億元。戶儲龍頭派能科技服務全球,為北京冬奧會儲能備電,為非洲弱電地區醫院提供穩定的光伏儲能電力。(來源:經濟參考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