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際資訊

歐洲電價跌宕起伏,剖解電力供需癥結

國泰君安期貨發布時間:2023-09-01 12:13:38  作者:莫驍雄

  2023年以來,歐洲負電價現象出現地較為頻繁,在7月份尤為明顯。歐洲電力交易中心給予負電價的定義為“負電價就是當高度不靈活的發電碰到了低需求時,電力批發市場的價格信號”。究其根源,在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波動性較大而靈活性欠佳,造成了電力供應的階段性過剩。

  回溯歐洲近些年來電力供應結構的演變,在不斷釋出的減碳政策鼓舞之下,市場逐步完成了競爭迭代,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不斷提高。而電力供應結構中的癥結主要在于可再生能源的靈活度欠佳,造成部分時段的電力供需難以匹配。當電力的供給大于需求時,電力價格承壓下降,然而電力生產短時間難以立即停止,因此,即使上網電價無法覆蓋電力生產成本,發電依然繼續,生產出的電力以低價售出。

  歐洲不斷釋出戰略型指引和支持型補貼政策推動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的同時,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波動大的問題也隨著基數的走高而被放大,愈加容易造成電力供應的顯著過剩(負電價)或者短缺(高電價)。

  此外,歐洲負電價的出現另一重要原因是可再生能源的邊際成本低,低電價時企業鮮少采用靈活調整發電量的方法,依然會維持電力供應??稍偕茉窗l電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淀,政府的補貼、技術的進步等均推動了其降本增效。

  行業如今步入相對成熟發展的階段,能夠深度參與供電的市場化競爭。也正是在電價市場化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低邊際成本優勢突出。通過對比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發電的LCOE(平準化度電成本),我們發現對于傳統能源發電廠而言,發電量越高即代表燃料和碳交易成本會隨之上升。并且由于燃料和碳交易成本在LCOE中占比過半,發電量增加即使能夠稀釋固定成本,但是對總LCOE的邊際降低效果較弱。對于可再生能源發電而言,反而是固定成本占據半壁江山。

  因此,處于分母項的發電量越大,則越有利于稀釋每單位的固定成本,即具有更顯著的“低邊際成本”優勢。遇到電力因為供應過剩而下行的時期,可再生能源尚且能夠得益于密集發電期的規模效應,產生邊際上更為低廉的成本,而傳統能源的單位發電成本則更為剛性,使得其競爭優勢減弱,有可能出現因虧損而調減發電量的情形,從而面臨市場份額被可再生能源發電所擠出的風險,直至電力供需回歸平衡。

  當下歐洲迫切進行的新能源轉型和無法匹配的儲能系統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結合每年風力和光伏發電的波動規律和歐洲電力需求“兩頭高,中間低”的季節性特征,夏季和冬季容易面臨的供需劈叉風險難以消弭。

  因此,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彈性和低邊際成本的屬性或將持續在某種程度上加劇歐洲電力價格的波動幅度。其中夏季若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歷史水平,電力供應冗余從而拖累電力價格,甚至出現負電價情形;反之,歐洲冬季更容易在可再生能源發電例如風力發電不及預期時呈現電力緊張格局,產生電價飆漲的可能性。夏冬季節仍需將焦點落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上,且關注可能傳導至能源價格承壓或是飆漲的風險。

  來源: 國泰君安期貨 作者:莫驍雄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