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內資訊

碳中和與產業融合推動未來能源革命

能源發展網發布時間:2022-07-21 00:00:00

——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成功召開

 

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度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2022年7月20-21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網主辦,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通過大會影響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構建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方面貢獻力量。

會議得到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明陽智能、施耐德電氣、通威新能源、GE燃氣發電集團、卡特彼勒(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雙良節能等頭部企業的大力支持。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總經濟師、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楊超,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張鳳,中國能源網董事長馮麗雯,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許成為大會致辭。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指出,“十四五”是加快推進我國傳統能源向現代化能源,可持續能源轉型的關鍵階段。能源行業要全面貫徹發展新理念,構建發展新格局,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開放合作的高質量發展思路。政府與企業要共同發力,跨行業,跨部門協同合作,加強國際交流,多措并舉,確保如期實現雙碳目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原總經濟師、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楊超表示,林業碳匯除了具有碳清除功能外,還有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效應,同時還具有促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等社會效益。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希望能源行業能夠將林草碳匯作為碳中和的必要手段納入總體戰略當中。在實現未來碳中和的同時,支持林草生態產業的協同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張鳳認為,能源產業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產業融合的關鍵是加速提升協同創新的能力,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多學科知識交叉會聚,多領域技術融合集成的特點日益突顯,科技創新、產業融合的關系更加的鮮明。

中國能源網董事長馮麗雯提到,本屆未來能源大會聚焦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在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共識下打造未來能源系統及其產業鏈融合發展的有機共生體系,使促進未來能源及碳中和相關產業間建立協同發展,我們期望搭建資源共享、技術合作、戰略相通的合作平臺,為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許成在致辭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能源行業要從材料技術、設備技術、系統技術等維度加大研發創新,推動行業進步與產業升級。同時要堅持開放融合,圍繞產業可持續發展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探索產業復合、技術融合、場景融合,打造更多零碳基地、零碳工廠、零碳家庭,為構建未來能源體系奠定堅實基礎。陽光新能源深根光伏、風電,從多個領域,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不斷探索新能源發展的新模式、新技術,全球累計開發建設風電光伏項目達到25GW,為清潔電力全球普及不斷貢獻陽光智慧和陽光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美國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崔屹在大會上作了主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在“能源的故事與雙碳目標”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經濟發展和人均碳排放脫鉤是碳達峰實質。要堅持行業和地區遞次有序達峰的原則,鼓勵應達峰的地區不再增長,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盡早達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表示,實現“雙碳”目標將給電力系統帶來巨大的變化,最主要的變化是新能源比例大幅度上升,給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帶來新的挑戰。另外,新能源具有間接性、隨機性和波動性,未來需要進一步提高系統調節的靈活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認為,從路線圖角度來說,“十四五”開展試點,以強度控制為主,總量控制為輔,到“十五五”時期,基本上二氧化碳總量控制制度已經建立起來。在順序上,首先是國家碳排放總量控制,然后進行地方碳排放總量控制,最后是行業的碳排放總量控制,這三個維度上需要分別做,但是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中國能源研究會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主任黃少中表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要充分考慮我國存在已久的“四類二元結構”:一是煤炭與非煤的能源種類二元結構;二是能源資源集中于西部,能源消費集中在東部的能源消費二元結構;三是城市與農村的城鄉二元結構;四是制造業用能和非制造業用能——能源消費二元結構。

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焦文廣在題為“新能源堅持融合、友好、創新發展理念”的演講中提到,作為光伏行業龍頭,陽光新能源很好的實現了跨界融合典型示范,目前已經有開放式產業,將光伏發電和農業種植、養殖相結合,從而發展觀光農業和生態發展,充分利用一二三產業融合升級,提高整體價值,充分發揮農業場景的空間利用,有效解決土地資源,并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相信隨著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提高,新能源利用將成為基礎設施重要的組成部分。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葉凡認為,隨著應用場景的不斷變化,風電機組定制化要求越來越高。在高原、海上、沙漠等不同區域,機組設計形式也是隨機變化的。目前風電工程的施工會隨著技術的進步更加便捷,風電廠的運維更加智能化,明陽智能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實現完全智能化的模式,通過大數據平臺對新能源資產進行統籌管理和規劃,實現大幅減少運維人員。

此外,國際能源署(IEA)首席能源經濟學家Tim Gould,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原董事長陳進行,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獲得者、斯坦福大學可持續金融計劃、斯泰爾-泰勒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主任Thomas Heller分別作了主旨發言。GE燃氣發電服務、卡特彼勒的代表分別對燃氣發電和含氫燃氣內燃機解決方案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講解。

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碳中和產業合作發展報告》階段成果、《中國能源低碳發展報告》階段成果、《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法規文件匯編(2022版)》、《碳核查機構自律倡議書》一系列碳中和相關的研究成果、報告。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