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電力朋友圈

新能源車扎實鍛造新優勢

經濟參考報發布時間:2023-03-03 10:02:51  作者:馬則剛 等

  編者按

  中國汽車業在新能源領域取得先發優勢之后又在加緊鍛造新優勢。面對全球汽車業加速轉型的機遇與挑戰,中國汽車業不僅憑借先發積淀的先進技術、完整產業鏈的強大韌性、優厚產業政策的護航,在新能源領域保持穩健發展勢頭、持續鞏固優勢,而且未雨綢繆,搶先布局智能網聯技術生態體系,力爭在這一輪汽車業變革的“下半場”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市場爆發 新能源汽車規模效應顯現

  盡管受到多重不利因素沖擊,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2年產銷量分別達705.8萬輛和688.7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加快提升,2022年滲透率達25.6%,已提前完成“在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0%”的目標。

  近年來,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期,市場規模效應凸顯,一批頭部企業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中國市場漸成全球汽車產業風向標。業內認為,下一步競爭的關鍵是“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應持續強化技術優勢,穩步推進產業“換道超車”。

  “政策市”邁向“市場市”

  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加快興起,為中國汽車產業實現“換道超車”提供了歷史機遇。

  記者了解到,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快完善,產品力持續提升,消費者接受程度逐步提高,疊加持續10余年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新能源汽車個人購車比例不斷攀升,行業發展已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業內人士分析,從2019年起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逐漸退坡,2022年補貼完全退出市場,但這期間的產銷量不降反升。數據顯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過350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2022年產銷也同比增長逾九成。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銷仍強勁增長,有力支撐汽車消費。在重慶長嘉匯購物公園,新能源品牌銷售門店每天都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選購新能源汽車。“我們商場引進了5家新能源汽車品牌,銷量都不錯,個別品牌月銷可達20余輛,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商圈消費客流的重要業態。”長嘉匯購物公園相關負責人羅喚軍說。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海外出口也持續“提速”。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20%。在新能源汽車強勢增長帶動下,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突破300萬輛,超過德國的261萬輛,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車出口國。

  產業生態持續完善

  新能源汽車快速推廣應用的背后,是關鍵技術不斷突破及產業鏈、產業生態持續完善。業內認為,經過多年培育,中國在電動化領域已擁有領跑全球的能力;疊加在智能化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市場前景,中國汽車產業正迎來“智能化+電動化”的“黃金時代”。

  ——“三電”等關鍵技術不斷突破。記者了解到,隨著產業發展力度持續加大,我國已建立了上下游貫通的新能源汽車完整產業體系,突破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技術。

  其中,動力電池技術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當前全球動力電池銷售前十的企業中,有一半以上來自中國。

  在用戶感受較為直觀的續航里程方面,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從2016年的253公里提升至2020年的378公里,目前很多車型續航可達500公里以上。此外,近年來激光雷達、國產芯片、車載基礎計算平臺實現裝車應用,技術突破讓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力得到提升。

  ——充電設施加快完善布局,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持續優化。為滿足新能源車消費市場迅速增長的實際需求,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大力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正不斷驅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1.0萬臺,同比增加99.1%。2022年公共充電站增量為3.7萬座,保有量為11.1萬座,由此構建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充電網絡。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發展。近年來,我國車企不斷在智能網聯等領域打造自身優勢。比如,上汽推出零束銀河全棧解決方案,打通汽車硬件、軟件、數據間的壁壘,推動“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長安汽車打造智能汽車數字化平臺架構,未來幾年將推出20余款智能電動汽車。此外,國內多家汽車廠商推出的新車車型,均搭載了L2級以上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在整車企業之外,華為、阿里、騰訊等一批ICT企業也紛紛跨界“入場”,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融合發展,比如,華為與車企實施深度捆綁的“HuaweiInside”模式;百度Apollo為車企供應智能化軟件,還加快實施Robotaxi示范運營;360重點發力智能汽車安全領域……

  政府部門也加快推動智能網聯產業發展。與國外主打單車智能的技術路線不同,我國確立了車路云一體化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中國方案。各地加速推動智慧道路、通信網絡、云控技術協同發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也加快實施。

  漸成全球汽車產業風向標

  業內認為,歷經十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特別是近年來,在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特征的全球新能源汽車賽道,中國優勢愈發明顯,中國市場正加快成為汽車行業的風向標。

  ——中國車企在全球產業鏈占據更加重要位置。業內認為,近年來,中國車企特別是新能源車企在全球汽車產業鏈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一批中國新能源車企在產銷方面繼續強勢增長,加快在國際產業舞臺“脫穎而出”。整車之外,中國在多個產業鏈環節均占據優勢位置。

  ——全球車企巨頭加碼電動化戰略、加碼布局中國市場。一批全球車企開始圍繞中國市場調整自身發展戰略,比如,豐田一直抵觸純電動汽車,但在2022年宣布停止對氫能技術的投入,轉而投身電動汽車研發;大眾集團斥資24億歐元,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并控股,以加快集團面向中國市場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進程。

  此外,合資企業也加碼布局。比如,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去年在長春開工,投資超300億元,規劃年產能15萬輛,該項目也是奧迪在中國首個專門生產純電動車型的生產基地。

  “這些國際汽車巨頭加緊布局電動汽車時代,預示著全球電動汽車時代加速來臨,而中國真正站到了汽車這一百年產業的前沿,或將成為行業變革的主角。”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說。

  繼續推進“換道超車”

  業內認為,以電動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期,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電動化”領域已“大踏步前行”,下一步競爭的關鍵是“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我國宜繼續保持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地位。

  ——國家進行頂層規劃,加大對上游核心資源如鋰礦等的統籌管理力度,保障汽車芯片、電池等核心部件的平穩供應。

  ——車企仍應強化能力和產品提升。當前,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仍在繼續,汽車淘汰賽加快演進,加之國家已終止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部分車企開啟了新一輪的降價競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新能源車企還需繼續提升基本功,繼續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技術融合協同發展,此外還要努力形成規?;?,助力降成本、提效益。

  ——加快整合資源,聯合攻關重大課題及關鍵技術。業內認為,當前汽車的智能化程度正愈發成為衡量汽車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升,依賴于車載芯片用量和算力的提升。目前,我國在基礎軟件、操作系統、車規級芯片等方面還存在差距,亟須就重大課題及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

  ——構建車、路、云、網、圖跨界融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生態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認為,構建上述生態體系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和方向。各領域、各行業應聚力開展跨界融合、跨行業協同,打破藩籬,加速推進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記者 黃興 重慶報道)

  政策加力 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續航”

  工信部、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商務部明確引導各地在牌照、充電、通行等各個方面,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繼續擴大二手車流通,加快建設完善全國性的二手車信息查詢平臺……連日來,鼓勵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不斷推出。

  新能源汽車既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新動能的重要支撐點,也是穩工業、穩經濟的重要力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政策持續加力有助于產業克服多因素影響,保持穩健發展勢頭,鞏固優勢地位。

  近年來,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產銷量同比增長均超過90%。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倍。盡管2023年1月,受購車優惠政策提前透支需求、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有所回落,但從長期看,產業仍保持較強發展勢頭。

  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市場的重要拉動力,是穩工業的重點行業,是穩大盤的重要支撐,要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實施新能源汽車領跑強基工程,扎實鍛造新優勢。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日前聯合深圳銀保監局等四部門印發《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12條具體舉措,進一步完善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金融生態;浙江不久前印發《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要求通過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支持、優化動力電池產能布局等方式,提升整車規模和競爭力、全產業鏈條供給能力和特色優勢零部件產業競爭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發布中國車用操作系統開源計劃,推動產業形成協同創新合力……從完善金融生態、提升產業鏈效率到推進技術攻關,相關部門、協會和地方紛紛出臺舉措,護航產業發展。

  車企深耕產業鏈、聚焦關鍵技術,努力打造核心優勢。業內的一系列實踐不斷完善和優化產業發展的環境。

  國家能源局不久前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臺,同比增長近100%。

  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換電模式也在推進。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有16萬余家新能源汽車換電相關企業,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6.8萬余家。

  工信部表示,將推動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綠色能源供給系統、新型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高效互動,與交通、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

  但也要看到,特斯拉大幅降價,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車企不斷推出新能源車型,也讓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面臨更嚴峻的市場競爭。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盈利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都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也要警惕整車和動力電池結構性產能過剩風險,進一步做好國內鋰資源的適度開發,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對此,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表示,將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政策供給,優化發展環境,編制好汽車產業綠色發展路線圖,保障好關鍵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加快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健全回收利用體系。

  “我們將研究明確新能源汽車后續支持政策,深入推進換電模式應用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發揮龍頭企業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加快新體系電池、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為產業發展添薪續力。”田玉龍說。(記者 王聿昊 張辛欣 北京報道)

  “出海”提速 中國汽車與世界共贏

  今年春節期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向歐洲、中亞、南美等地區的11個國家發送了2.4萬輛汽車。近年來,中國車企憑借優勢產業布局、創新和綠色發展戰略加速深耕海外市場,背后既有匯聚全球先進要素的合力,更展現出促進共贏發展的魄力。

  俄羅斯莫斯科市民維諾格拉多夫有一輛中國哈弗品牌運動型多功能車。他告訴記者,2021年他在朋友推薦下買了這款車。“一年多過去了,駕乘體驗非常不錯,是稱心之選。”

  近幾年,中國汽車在俄羅斯越來越常見。僅去年一年,俄羅斯就新開487家中國品牌汽車銷售門店。

  今年年初,中國車企比亞迪開始在日本市場銷售其純電動車SUV ATTO 3,收獲當地各界人士好評。

  菲律賓從事汽車銷售的杰伊·杰雷說,一些客戶試駕中國汽車后表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程度令人驚嘆,試駕體驗改變了他們對“中國制造”的認知。

  據墨西哥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2022年1月至11月,墨西哥共進口汽車約65.2萬輛,其中中國制造的汽車占比約23.5%。中國成為墨西哥進口汽車第一大來源國,美國、巴西、日本和印度位列其后。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311.1萬輛,較上一年增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1.2倍,實現跨越式突破。

  當下,全球汽車行業發展迎來重大變局,汽車電動化步伐不斷加快。面對變局,中國車企積極順應時代浪潮,走出一條綠色化、國際化發展的應變之道。

  日本名古屋大學客座教授野邊繼男談到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持續發展時說,中國引入外資車企到本國生產,并優化汽車外資政策,在學習先進制造技術的同時,培育了本土電池制造企業,形成了電動汽車產業集群。

  德國杜伊斯堡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表示,中國正飛速成為汽車大國,而電動車在其中起到特殊作用。

  全產業鏈布局是中國電動車企一大優勢。例如在安徽,比亞迪已建立整車生產制造基地,而石墨負極材料等配套企業更為新能源汽車提供“續航”支撐。

  與此同時,國際化發展戰略讓中國車企在技術、人才與市場營銷上與海外合作伙伴整合互補。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公司集合上海和倫敦兩套團隊,在充分考慮海外消費者對動力、操控性能喜好的基礎上,推出全球化的車型設計。

  上汽通用汽車總經理王永清向記者表示,中國不再是全球體系中的補充,“中國智造”正在被全球認可。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表示,中國汽車的全球化不僅是市場的全球化,更是人才、技術、供應鏈、文化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

  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目前運行的電動公交車主要來自中國公司。智利塔爾卡大學工程系學者克里斯蒂安·加西亞說,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幫助智利推動減排、建設更清潔城市,并改善了乘坐者體驗。

  去年9月,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在匈牙利工廠項目正式啟動;蔚來汽車在匈投資建設的蔚來能源歐洲工廠首座換電站也正式下線。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長西雅爾多表示,汽車制造是當地支柱產業,吸引相關中國投資對匈牙利經濟來說至關重要。

  目前,比亞迪純電動大巴足跡遍布100多個歐洲城市。比亞迪歐洲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舒酉星表示,中國車企為當地提供了成熟的綠色出行方案和“革命性的產品”。

  尹同躍表示,奇瑞走向全球的過程中一直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與海外國家、海外合作伙伴共享合作成果,成為受歡迎的合作伙伴;二是深度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推動本地化發展,變成當地的品牌,共同為海外市場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

  野邊繼男認為,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日本市場可以促進日本汽車產業發展,對日本而言十分有益。

  標普全球交通出行公司美洲區調查與分析副主任吉多·比爾多索認為,中國不僅是海外市場汽車供應商,更將加速當地汽車產業發展,這將是未來的趨勢。

  (記者:馬則剛、陳紹華、楊駿、安曉萌、鐘雅、歐陽迪娜、程靜、王曉薇、楊云起、朱雨博、馬姝瑞、汪海月、陳浩、周蕊、丁汀、屈凌燕、朱晟、張亞東、郝亞琳、尹南、張笑然)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