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料 > 行業分析

增量配電業務創新與數字化思考

電力網發布時間:2022-11-14 14:14:41

增量配電的戰略定位變化截至2022年2季度,全國共有459家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其中獲得許可證的試點項目204家。估計正常開展經營的不到200家。

增量配電業務自2015年,一路走來,從最初的熱火朝天,到質疑、觀望、遲疑,再到后來的堅持與探索,在新型電力系統的背景下,其發展的路徑與內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地方經濟發展中電力保障的“經濟與安全”的平衡問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試點,是因為要降低電價,便于招商引資,這是經濟性考量;為了讓企業盡快進駐,需要更快的配套電源,讓企業有電用,這是廣義的安全概念。

如今的問題增加了“綠色”,因為綠色,電價將會上漲,供需矛盾變得更突出,電網需要更加柔性化,回歸新型電力系統的本質要素,是解決能源發展的“綠色、經濟、安全”的不可能三角。

電網體系原有的“自上而下”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模式,因其剛性太高而受到巨大的挑戰,某省今年夏季的巨額電費虧損就是其表現之一。未來將會以“自下而上”進行組織、平衡和協調,源網荷儲的互動,更多的是在微電網系統、新型配電系統這個層級上展開的。

因此,增量配電管理模式,需要從“供電局模式”,轉換為“新型配電業務模式”,而數字化將在這種轉換過程承擔重要作用。

我們也看到,部分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已經在這方面做出了探索。

新型配電業務體系新型配電體系,個人認為包含業務模式的三方面創新,并展現出三種不同的特征。業務模式的三方面創新:

1、配調一體化

在管制業務方面的供電服務中,需要改變供電局模式下的設備、營銷、調度“各管一攤”的發展模式,從業務體系和業務流程的設計一開始,就考慮“以客戶為中心”的各專業協調發展,真正實現“營配調一體化”的發展。尤其是配網設備管理與配網調度運行之間的業務融合。

 

2、營綜一體化

在雙碳的背景下,隨著以綜合能源服務為代表的市場化業務推進,傳統的以“紅線”劃分業務邊界和業務內容的供電服務模式,已經不適合企業用戶的發展需求。所以管制類業務與市場化業務的邊界將非常模糊,體現在三個方面的相互融合。(1)資產邊界的模糊。隨著用戶變電站(所)的代建、屋頂分布式光伏、節能設備EMC等“紅線以內”資產投資,傳統的以紅線為界限的資產劃分模式,已經成為過去,配網的下端邊界正在向著用戶內部配電系統延伸。(2)服務業務的融合。綜合能源服務的出現,更是把傳統的供電服務,拓展到了用戶紅線以后。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隨著分布式光儲的滲透,用戶對配電系統的運行管理需求越來越復雜,超出了用戶自身的管理能力,希望把配電系統的運營和購電業務,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配網企業,配網企業成為配售電+能源管理公司。(3)生產關系的多元角色。隨著虛擬電廠的應用場景出現,配用電環節的生產關系變得更加多元,從單純的消費者,到產銷者,到虛擬資源的協作者,配網公司也從供電企業,變成配售電+服務企業,并且是聚合商。

3、線上線下一體化

與傳統供電服務從線下逐步發展到線上不同,新型配電業務從一開始就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線上實現云原生,所有業務基于移動作業APP實現,解決了“系統越來越多、數據同源維護越來越繁重、多一個功能多增加工作”的傳統企業信息化向下滲透,給基層帶來無盡壓力的弊病。

同時,線下業務因為線上業務的流程自動化、管控統一化、處理智能化,現場作業效率有了巨大提升。以某增量配網為例,通過新型配電業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推進,在業務范圍擴大,且不降低供電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僅配置了50余名員工,就實現了傳統模式下需要200人才能完成的業務管理工作。

數字化支撐新型配電業務

新型配電業務,在數字化層面,需要具備云原生、數模原生、多業務融合等數字原生的特征。1、云原生數字化

由于天然的多業務融合,多流程貫通需求,新型配電數字化從設計之初,需要擺脫傳統企業信息化的思維,基于管-云-邊-端的數字化架構,既需要保證云安全,又需要實現開放式接入、海量信息交互、管理控制一體化、多業務模塊融合等特征。

云原生不是把本地的自動化系統或信息系統搬到云端,這是“假云化”,而是從系統設計開始就具備云化架構的特征。

 

2、數模原生

在業務模型設計優化的前提上,參考CIM模型標準,實現數模原生,也就避免了“數據同源”的痛苦,因為業務流程設計一開始就考慮了“一次錄入、全局使用”的問題,不存在先有數據,再進行同源維護的問題。

同時,統一數模不僅覆蓋供電服務,還將綜合能源業務也同步建模,比如在設備對象模型中,把工商業能源管理領域的水系統、壓縮空氣系統、熱力系統、空調系統都進行對象化建模,并在設備維護場景中,考慮公用配電設備、用戶配電設備、用戶能源設備、各類負荷設備的統一運維需求。

 

3、多業務融合化

因為沒有傳統業務部門的天然壁壘,所以在系統設計之初就以營配調一體化為目標,實現業務架構與數字化架構的相互協調。

舉個例子,同樣是運行管理,通過數字化的多業務融合,能夠把光伏監控、配網監控、變電站輔控、用戶配電房監控、運行值班、配網搶修調度、用戶代維作業調度等各種業務,融合到一起,基于統一數據模型和數據源,做到專業融合,流程貫通,統一調度,極大地提高了運行效率。

總結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增量配電網將成為重要的技術支撐,實現供電服務、綜合能源管理、新能源接入、負荷管理、參與需求響應與電力市場協調等多樣化的作用。

因此,需要增量配電項目在戰略定位、管理體制、業務架構、數字化能力、客戶營銷與服務等多個方面,實現協調創新。而數字化將成為該領域創新的重要依托,發揮作用。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