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是三江之源,清潔能源資源豐富、發展迅猛,在全國能源轉型中具有重要地位。置身于清潔能源發展大潮中,國網青海省電力有限公司全力建設數智化堅強電網,支撐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電網在清潔能源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優勢作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助推新能源集約開發、提升綠電品牌價值,全力打造立足青海、服務全國的能源電力發展樣板。
堅強智能電網發揮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瀚海茫茫,蒼山隱隱,冬日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一派壯美景象。位于烏圖美仁鄉的750千伏昆侖山變電站內塔架林立,銀線縱橫。1月9日,該站站長樊於剛和同事在這座投運不久的變電站開展巡檢,確保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
國網青海電力員工巡檢750千伏昆侖山變電站。
海西州太陽能資源豐富,近年來大力發展新能源,成為“西電東送”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之一。750千伏昆侖山變電站是強化海西地區中西部電網結構、滿足新能源匯集送出需求的重點工程,于2022年11月底開工建設,2023年12月29日投運。
“750千伏昆侖山變電站在國內首次采用了模塊化2.0版建設方案,應用了4個方面16項全新技術,相較于傳統變電站,主要設備更集成、二次系統更智能、預制裝配更高效、建設運行更環保。”國網青海電力建設部變電技術管理及項目管理專責毛生海介紹。
搭乘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快車,國網青海電力不斷加快電網建設,持續完善特高壓和各級電網網架,支撐大型能源基地集約化開發、遠距離外送,更好優化配置新能源資源,促進綠色低碳用能。
2023年,國網青海電力建成投運750千伏月杜雙線、魚托二回輸電線路等重點工程,打造形成東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骨干網架,海西、海南地區新能源送出能力分別同比提升5.3%、8.7%。目前,青海電網與西北主網聯絡通道增至7回,已形成東接甘肅、南聯西藏、西引新疆和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樞紐型電網,成為西北地區首個送、受電能力均超過千萬千瓦的省級電網。
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支持下,2023年,國網青海電力開工了青海首座、“十四五”以來開工建設的全國裝機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哇讓抽水蓄能電站,以及玉果二回、750千伏丁字口輸變電工程等重大工程。工程全面建成后,將大幅提升青海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和資源配置能力,助推全省新能源健康有序發展,更有力服務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和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舉措助推新能源集約開發和可靠外送
2023年12月25日,由國網青海電力牽頭完成的“支撐大型新能源基地穩定外送的關鍵裝備及協調控制技術”項目經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組織鑒定,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青海海南地區是青海省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之一,對區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有著更高的要求。“支撐大型新能源基地穩定外送的關鍵裝備及協調控制技術是解決海南地區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大、占比高而常規電源電壓支撐能力薄弱這一矛盾的創新探索。”國網青海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系統運行處副處長李劍說。
目前,項目研究成果已應用于±800千伏青豫特高壓直流及青海大型新能源基地,保障了海南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外送,已提升新能源發電上網能力460萬千瓦,年可增發新能源電量90.3億千瓦時,年均可減少火電標準煤消耗326.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74.2萬噸。部分技術已在西北、華北等地區大型新能源基地得到推廣,有效提升了電網的新能源消納和外送能力,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海西供電公司員工在青海中控德令哈5萬千瓦光熱電站了解發電情況。
據統計,青海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共有24項,總發電裝機容量1090萬千瓦。國網青海電力密切跟蹤“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新能源電站本體及配套負荷、分布式調相機、儲能等調峰項目的建設情況,定期開展新能源電量消納能力研究,提升新能源發電項目接網服務水平和質效。截至2023年年底,第一批基地中已建成的798.5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項目全部并網。
2020年以來,國網青海電力按照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布局規劃,通過補強網架、加裝新能源分布式調相機群、優化新能源發電參數等創新措施,持續提升青豫特高壓直流外送能力。截至2023年年底,青豫直流近區新能源發電能力提升400%。該公司還科學優化電化學儲能發展模式,支持更多市場主體參與能源轉型價值創造與分享,“十四五”規劃建設儲能裝機超過600萬千瓦,提升系統調節能力,從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尺度上滿足大規模新能源發電的調節需求。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青海電網電源總裝機達5497.08萬千瓦,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達5107.94萬千瓦,雙雙突破5000萬千瓦大關。其中,新能源發電裝機為3803.43萬千瓦,占比達69.19%,發電量占比約45%,青海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雙主體”。
綠電溯源促進綠電品牌價值提升
“通過平臺,我們可以直觀看到2023年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的綠電占比已達91.92%,累計減排二氧化碳552.52萬噸。”1月9日,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工作人員張琳超介紹。在該中心綠電溯源碳足跡追蹤平臺上,一條條清晰明了的數據直觀展示著園區綠色用能情況。
綠電溯源是進一步提升綠電品牌價值的必由之路。2023年7月,國網青海電力著力打造運營的青海省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揭牌,這是全國首個由政府批復成立的省級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該中心充分融合應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實現對電力系統實時運行狀態的“切片凍結”和“畫像”,讓每一千瓦時綠電都“有跡可循”,從而實現100%可溯源綠電供應。目前,該中心各項重點指標和核心技術應用均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已實現省內9個工業園區408家重點企業碳排放測算全覆蓋,幫助更多青海工業產品貼上了綠色標簽。
在綠電溯源的基礎上,國網青海電力搭建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支持發、輸、售、用各類主體公平交易。截至2023年9月30日,省內新能源電量市場化交易實現267.36億千瓦時,較2022年同期增加14.06%。在拓展省外市場方面,國網青海電力積極與國家電網公司、國網西北分部及各中東部購電企業溝通協商,爭取青海新能源電量實現更大范圍消納。來自青海的1.22億千瓦時綠電成為杭州亞運會第二大供電來源,占比超過總用電量的31%,為亞運場館100%綠電供應貢獻了青海力量,彰顯了綠電品牌價值。
國網青海電力還在綠電交易的基礎上引導省內重點用能企業購買綠證,直接與新能源發電企業開展綠證綠電交易并不斷擴大交易規模。目前,該公司已實現綠證成交1.8萬張,轉換電量1800萬千瓦時,為參與綠證綠電交易的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開辟了新路徑。
國網青海電力堅持系統思維,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統籌開展政策研究、機制設計和電網建設,確保各領域、各環節協同聯動、有效銜接。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上的大美青海,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動能十足。(王國棟 文/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