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院新能源工程院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榮獲“陜西省2021年度青年文明號”。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3月,2020年6月更名為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F有員工32名,35歲以下青年員工21名,占比65.6%,是西北院一支以作風過硬、業務熟練、創新創效而著稱的青年集體。
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光熱發電、光熱非電利用/光熱+、壓縮空氣、地熱能、生物質能、氫能、超臨界二氧化碳、綠氨、終端能源綜合利用項目的規劃、設計、咨詢、科技攻關、規范編制和工程總承包等業務,涉及專業涵蓋規劃、熱機、暖通、總圖、電氣、水工、線路、商務和綜合管理多個領域。
馭光聚熱 建設“技術型”青年文明號
太陽能熱發電設計、裝備制造及施工建造系統集成技術研究、塔式光熱電站性能評估模型軟件、塔式太陽島關鍵技術研究、線菲關鍵技術研究……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目前已開展多項課題研究,完全掌握了該領域的關鍵技術,并擁有塔式、槽式、線性菲涅爾、碟式等四種不同的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能力和人才儲備,在技術水平上處于國際領先、國內引領的位置。
作為中國電建太陽能熱發電工程研究中心牽頭單位,先后牽頭完成集團級科研5項、行業標準8項、EPC項目2項、規劃19項、可研設計及30余項,聯合牽頭開展塔式光熱相關的科研項目20余項,科研合同額過億元。完成的光熱發電可行性研究設計總裝機容量達1000MW,勘察設計階段工程業績的總裝機容量已超過150MW,居全國前列。
在綜合智慧能源領域,以新能源開發建設的技術積累為依托,在“互聯網+”智慧能源形勢下創新思路積極探索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的能源利用方式,牽頭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聯合運行研究;積極探索可控負荷及需求側響應技術,進行“源網荷儲一體化”研究。同時,以“虛擬電廠”“能源互聯網”為工作思路深入參與各類綜合智慧能源項目規策劃咨詢、設計工作,不斷創新綜合智特能源管理方法,促進能源體系的數字化、集約化、智慧化。
相繼獲得“基于工業大數據的太陽能熱發電系統設計運行優化應用”、“塔式光熱電站太陽島時間序列建模與智能優化設計方法研究”、“一種新型的仿生型太陽能光熱鏡場的排布方法”等項目或專利,獲得十余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發表EI、SCI檢索論文1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
開拓進取 建設“蓬勃型”青年文明號
為扎實做好“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積極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創建及實施方案,以“誠信為本、有諾必踐、恪盡職守、率先垂范”為創建口號,堅持把“青年文明號”作為凝聚青年、團結青年、帶領青年建功立業的平臺,積極組織青年參與黨組織及團組織的各項活動,引導青年建功新征程。
在上級黨委、團委的領導下,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動將“青年文明號”創建工作融入生產履約及科研工作中,不斷深化光熱發電及熱利用政策研究、技術攻關、項目策劃等活動,如專門將“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一體化”項目策劃、咨詢及設計工作作為創建平臺。同時結合生產實際,注重業務培訓、導師帶徒、技術攻堅,不斷增強創建效果。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相繼組織并參與開展了“學黨史 創佳績”建黨100周年黨史知識競賽活動、建黨百年“重溫渭華起義 傳承紅色精神”、“慶建黨百年·重溫入黨誓詞 ”和“學黨史、講黨課”黨史主題教育系列活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慶祝建黨100周年專題黨課、深入學習 “七一”講話精神等活動,為新能源生產履約提高堅強的思想保障。
使命在肩 建設“奉獻型”青年文明號
2021年末,西安疫情期間,在公司黨委領導下,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第一時間組織成員奔赴街道、社區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筑牢防疫安全和民生保障網,用實際行動詮釋西北院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
聚焦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愛心公益等主題,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積極開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深入扶貧村為困難群體送去生活物資,在十四運會比賽上做好后勤服務......他們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到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中,把關心和關愛送到大家的心里。
“培養過硬本領,樹立行業標桿?!眾^斗在新能源發展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一線他們,有理想、有堅持,有擔當、有作為,敢想敢拼、百折不撓,光熱所/綜合智慧能源研究中心青年建功新征程一直在路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