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規劃建設 > 企業

“架起”城市的大師

華東院發布時間:2022-11-15 14:46:14  作者:華東院

郭忠,正高級工程師,注冊土木工程師(道路工程),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984年畢業于福州大學道路與橋梁專業,隨后進入華東院工作,先后擔任專業所所長、交通院院長,華東院副總工程師,華東院副總經理。從事市政道路、隧道、橋梁、軌道交通的設計和研究工作38年,主持、參與國內外200余項交通工程的設計工作。為華東院市政交通領域的技術帶頭人,主持完成多項科研攻關,在高應力、高水壓、突涌水條件下長大深埋隧道修建,城市復雜環境下橋梁、隧道工程的設計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成果,主持、參與的工程獲得包括魯班獎、詹天佑獎在內的20余項工程獎。任浙江省勘察設計協會市政分會會長、浙江省軌道交通建設與管理協會副會長、浙江省智慧軌道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杭州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電建智慧軌道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到大江大河去磨煉”

縱橫交錯的交通路網,是城市的血脈和骨架。在杭州,從楊公堤綜合整治到包括萬松齡隧道、九曜山隧道在內的環西湖隧道群,從天目山路提升改造、延安路綜合整治到文一路隧道、紫之隧道、秋石快速路、德勝快速路,一項項為人熟知的市政交通工程背后,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浙江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郭忠。

自1984年大學畢業入院以來,道路與橋梁專業的他,就一直在交通與市政工程領域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正如他所說的“學了交通專業,就對這個專業有割舍不掉的情懷”。一方面,他承擔了金山、灘坑、珊溪、天荒坪、錦屏二級等水電站工程的場內外交通和施工總布置等設計工作,穿行高山峽谷,將天塹變通途;另一方面,他為連通城市精思巧構,以快速路、高架橋、隧道、軌道交通為線編織路網,使人們出行更便捷、更快速、更通暢。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華東院交通專業涵蓋在水電工程的施工專業中,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水電工程的場內外交通。用郭忠的話講,“這些是在室內游泳池里游泳,我們希望到大江大河去磨練”。作為華東院市政交通業務的奠基人,世紀之交的2002年,他帶領著十幾個敢拼敢闖的交通專業青年,成立了市政交通設計事務所,后來發展成為華東院今天的交通市政工程院。人心齊,泰山移。大家對交通專業的熱愛和傾注,與干事創業的熱情一拍即合,趁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東風,華東院交通院迎來快速發展。

成立后不久,他們承接的第一個“大項目”,就是西湖楊公堤工程恢復設計。作為院內道路與景觀方面的技術專家,郭忠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項目負責人工作。由于楊公堤在西湖景區,不但有交通功能,還有景觀、生態保護等功能要求。在郭忠的帶領下,項目團隊在設計中堅持“淡妝建筑、濃抹生態”理念,以恢復“湖西景區”天人合一、返樸歸真、充滿野趣的歷史風貌為第一追求,按照“保護第一、應保盡?!钡脑瓌t,切實保護和挖掘利用了其明代文化元素和符號,使西湖得以再現“一湖二塔三島三堤”的歷史風貌,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自然和歷史風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楊公堤項目為西湖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創造了有利條件,真正成為全體市民的大公園,榮獲2004年度全國十大建設科技成就獎。

在此之后,郭忠作為項目負責人和技術總工先后完成九曜山、萬松嶺、吉慶山、五老峰、九里松等一系列環西湖隧道群,拓展景區道路骨架,活絡景區發展脈絡,打通環西湖市政道路,進一步完善了景區內外交通組織,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景區環境品質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完善杭城路網格局 為城市“提速”

憑借著楊公堤項目收獲的良好口碑,華東院在杭州交通市政領域逐步打開了局面。郭忠帶領著市政交通團隊,先后完成了龍井路、天目山路、東新路、登云路、延安路等一系列整治工程,這些在當時都是杭州最大的道路整治項目,以及德勝快速路等杭州過半數快速路網的設計任務,完善杭城路網布置格局,為杭城交通體系“提速”。這其中,紫之隧道的設計建設,無疑是十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杭州西部連綿的群山間,紫之隧道穿行而過,它是杭城西部南北向的交通主干道,全長14.14公里,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城市隧道群,先后獲得魯班獎、詹天佑獎。錢塘江、西湖名勝古跡、西溪濕地的空間格局,在為杭城帶來名勝美景的同時,也帶來了地理上的交通阻隔,導致了杭州主城交通網絡“第三象限”的長期缺失。在紫之隧道修建以前,由靈溪至九翟山隧道形成的西湖景區道路,是繞城高速至西湖間約7公里范圍內唯一的南北向聯系通道,該通道交通壓力已超過道路的承受能力。紫之隧道的修建,開辟了聯系城市西北與西南及南部的新通道,也使景區交通緩了一大口氣。

然而在西湖邊的群山中修建這樣一條交通干線絕非易事。自1999年西湖申遺計劃提出后,西湖景區周邊的道路建設變得十分敏感,任何可能影響西湖申遺、破壞景區自然環境的項目都會被否決。郭忠明白,要想紫之隧道項目成為現實,隧道設計不僅要具備極強的通過能力,還必須滿足極為嚴格的環保要求,從前期規劃開始,他們就全程參與并全力以赴,配合做好紫之隧道的各項前期咨詢與論證工作。作為紫之隧道項目的總工程師,他帶領團隊提出“三隧兩橋”的設計方案,完全避開西湖名勝古跡,整個設計沒有任何涉及破壞西湖自然景觀的地方。

從2010年4月到2013年3月,從隧道的規劃、方案的研究、項目建議書、工可、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在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郭忠與他的團隊跑現場、畫圖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地方,攻克隧道淺埋暗挖、大跨度開挖及軟土地層超小凈距開挖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為了處理好工程與西湖的關系,他們一次次去現場踏勘,那一段路,山山水水已烙印在他們心中,哪里是平坦的,哪里是凹凸的,他們說起來如數家珍。設計工作高峰期的時候,項目團隊連續兩個星期挑燈夜戰至凌晨兩三點,每當談起那段時間,團隊成員都頗為感慨:“每個加班的深夜,總可以看到郭忠院長等老總的身影,白天事情一大堆,晚上他們完全可以放下,但他們選擇和員工并肩作戰。每次他們總是囑咐女員工早點回家,自己卻從不缺席?!?/p>

軌道交通“從0到1” 突破不停歇

“中國軌道交通行業至少還有50年的發展前景”,郭忠說道。除了紫之隧道等一批工程外,郭忠帶領團隊在軌道交通、橋梁等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6年,華東院參與杭州地鐵一號線設計,正式進入軌道交通行業,在郭忠等人的努力下,首次將三維技術應用于地鐵1號線車站設計。隨后的幾年里,軌道交通勘測設計和監測業務快速拓展到寧波、福州、成都、深圳、合肥、長沙、南昌等多座城市。期間自然有風雨,也有彩虹。

“雖然軌道交通業務初期受到很多挫折,但我們沒有喪失信心,認為所有的困難不外乎是前進道路上或者說是過程中的一點挫折,我們沒有被困難嚇倒,這些也是我們的內在動力”,關關難過關關過,對于軌道交通專業的熱愛,支撐著以郭忠為代表的華東院交通人百折不撓、勇毅前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培養了杭州本土首批軌道交通技術力量,為省內外重大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提供技術保障。

橋梁方面,他作為項目負責人設計的援埃塞俄比亞格特拉立交橋,迄今仍是東非最大規模的全互通立交橋;為建設國內首座在九度烈度地區的大跨徑懸索橋——昆明金東大橋,他提出了“漂浮+阻尼器”的結構體系,成功解決了高地震烈度下懸索橋穩定問題,項目獲全國公路交通優秀設計一等獎……近年來,郭忠主持參與的工程共獲得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16項,科技獎7項,編制規范標準4部,取得授權專利4項。

當談到華東院文化的傳承,談到老一輩華東院人的優秀文化中最值得對年輕一代推崇和發揚的精神時,郭忠說那一定是對工作認真,以及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袄弦惠吶鐝堃簧?、鄒思遠,還有再遠一點的潘家錚等這一代人非常不容易,但他們個人方面考慮的很少,他們考慮是企業的大局,是奉獻和貢獻。當時華東院的產品,連錯別字都沒有,老一輩人嚴謹的工作態度是華東院寶貴的財富?!?/p>

在三十八年的工作歷程中,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在改革開放的潮頭,他追求變革、轉型和發展,憑著一股到“大江大河去磨練”的豪邁與韌勁兒,謀新篇、開新局;在世事萬變的環境中,他保持認真、嚴謹、精益求精的態度,奮斗在市政交通行業的前沿,用一項項人們耳熟能詳的工程,講述交通人的使命和情懷;在一項項艱巨的任務和挑戰面前,他帶領團隊“擰成一股繩”,將“集體奮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在團隊內部傳遞,在市政交通領域探索創新、繼往開來,打造一支市政交通領域的“鐵軍”。未來,這支“鐵軍”還會不斷走向四面八方,將幸福之路鋪就到世界上的更多地方。

郭忠

西湖楊公堤綜合整治工程


紫之隧道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