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城淀,水陸樞紐。
日前,由水電十一局承建的雄安南河樞紐項目施工現場設備林立,機械轟鳴,一片爭分奪秒的大干景象。廣大參戰職工心系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優質高效開展各項工作,奮力建設精品工程、示范工程。
南河樞紐項目是雄安新區的重點建設項目,是雄安城區與白洋淀之間的重要銜接,既是水利樞紐,也是陸路交通樞紐,建成后將有力推動新區城市框架全面拉開。重點就意味著重任,項目經理段俊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表示,工程開工之初,項目部就努力克服交叉作業的干擾,優化施工方案,組織人員、設備跑步進場,以開工即大干、大干即決戰的拼勁,提前完成節點目標,為主體工程順利展開創造了良好條件。
雄安無小事,工程建設更不允許有絲毫的懈怠。面對要求高、任務重、工序復雜的特點,項目干部職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實業主單位提出的“實用、實際、實效的管理手段,環境優、措施優、團隊優的建設項目”的“三實三優”要求,深入踐行“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和誠信履約、安全履約、規范履約、優質履約的理念,緊盯目標匯聚強大攻堅合力。段俊說,工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項目的成敗,項目抓住制約進度的重點環節和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以計劃管理為抓手,認真開展前期策劃和過程優化,在確保質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想方設法提高工效,本年度一定能完成橋梁貫通、混凝土澆筑八成以上的目標任務。
雄安質量是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的關鍵詞,也是廣大建設者確保的重要目標。據項目總工趙偉介紹,南河樞紐緊鄰白洋淀,深大基坑、灌注樁和攪拌樁施工體量大、類型多,船閘與泵站底板厚度大,對此,項目部聚焦大體量多類型樁基處理、大體積混凝土溫控、現澆預應力橋梁、預制混凝土箱梁、鋼結構仿古建筑等質量控制難點,強化全過程質量管控,群策群力制定了精益化施工方案。
數字雄安建設給新區裝上了聰明的大腦。為提高智慧化施工管理水平,項目部借助 BIM 及大數據技術,利用平臺的數據匯聚能力,使施工管理達到決策有數據、過程有秩序、管理有依據、執行有目的,實現了對施工進度、質量、安全和物資材料等的全方位把控。趙偉告訴我們,項目部還采用AI 智能人臉識別打卡系統與車輛智能識別系統,不僅保證了施工人員與備案信息相符,便于精準掌握現場施工人員配備以及出勤情況,同時也避免了人車交叉產生的安全隱患,有效確保了人員通行安全。
實干擔當推動履約創效。目前,南河樞紐項目灌注樁和攪拌樁施工已完成80%,各項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水電十一局二分局副分局長兼雄安區域項目部總經理李柯告訴我們,南河樞紐項目以努力爭創大禹獎乃至國家級大獎為目標,將著力打造成為一項示范工程、標桿工程、精品工程,為雄安新區建設增添新的光彩。
據了解,6年來,隨著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水電十一局已在雄安新區承建了12個工程項目,業務類型涉及污染土治理、堤防治理、生態清淤、水系綠化、植樹造林等,創造了國內最大、最復雜單體土壤修復施工新紀錄,和大堤填筑的速度奇跡,榮獲“雄安質量杯”(雄安精品工程)獎,寫下助力雄安新區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態城市的電建篇章。
南河樞紐項目
土方開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