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電建地產公司搶抓國家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綠色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踐行集團“水、能、城、數”戰略,通過持續推動轉型升級,堅持“賦能智慧城市+打造幸福人居”,為未來城市建設與運營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全方位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以“產”蓄能 支撐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雄安新區作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電建地產公司發揮集團“擅規劃設計、長施工建造、能投資運營”的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聚合成員企業,組建中國電建聯合艦隊,聚焦雄安新區五大產業體系,傾力打造雄安·電建智匯城項目。
項目積極探索“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一體化的企業培育鏈條,著力構建1+N產業集群,以“智能網聯”產業為核心,以智慧建造、機器人、金融基金、醫療健康、高端現代服務等N個產業為輔助,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圍繞產業落位,多元渠道整合,全域聯動,筑巢引鳳,面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圈”開展全國產業導入。同時圍繞產業要素集聚,在商務生活、產業發展、產業集聚等方面深入探索與創新,構建形成了商務生活生態圈、產業發展生態圈、產業集聚生態圈,為入駐企業提供高品質發展平臺。
在此基礎上,將業態與品牌特色相融,集聚國際甲級寫字樓、城市級商業綜合體、品質公寓、五星級酒店及經營性文化設施五大業態,打造新型生活方式,在周邊1公里范圍內建成城市CBD級醇熟配套。雄安奧特萊斯開業首日總客流超30萬,成功打開雄安消費市場,成為京津冀片區釋放內需潛力、拉動消費增長,提升經濟發展活力的重要實踐。
目前,雄安·電建智匯城已獲得“機器人創新中心、智慧建造大廈、基金產業園、奧特萊斯主題街區、醫療健康公共服務創新中心、雄安商業航天中心”六個主題樓宇授牌和“雄安電建智匯科技業孵化器”的正式認定,構建了“我的上下游,就在我的上下樓,最遠不過隔壁樓”的產業生態圈。
為更好地促進產業導入、服務進駐企業,雄安·電建智匯城搭建集“人才孵化、企業社群、產品展示、產業交流、眾創空間、政策研讀、資金扶持”于一體的“POWER+”產業服務平臺,讓資金有支持、投資有助力,企業服務有閉環,產品展示有空間、企業交流有平臺。項目特別打造了眾創空間、共享辦公和孵化器,為創新創業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圍繞產業集群提供技術、融資、營銷、創業輔導等增值服務,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讓企業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了有力支撐。
協同“綠”動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京津冀三地推動綠色技術創新,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積極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優勢產業。
電建地產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以綠色低碳為主題,打造中電建科技創新產業園,落地大興“雙碳”產業創新基地代建項目,大力推動雄安電建智匯城建筑節能邁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要求,助力京津冀綠色協調發展邁上新臺階。
中電建科技創新產業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北靠玲瓏路,西臨昆玉河。項目建造之初,電建地產公司從建筑維度、企業維度及美學維度思考,以期通過有效利用綠色能源、創新材料應用、人文化布局的設計手法踐行“雙碳”理念,構筑低碳綠色、舒適輕松、與生態共融的高效能科創園區。
項目建造期間,整體的建筑結構及室內裝飾均采用工廠預制、現場裝配的形式,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大幅減少垃圾和能耗;考慮到項目后期的使用和維護,項目采取損耗小的模數化設計,并結合空間功能選用環保、可再生建材和低能耗燈具選型;室內的燈光照明、空調系統等用電設備采用智能控制系統,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損失,并根據空間特征沿用相匹配的低碳設計,為塑造智慧、品質、低能耗的精品項目賦能。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中電建科技創新產業園項目基于“LEED金級”“綠建三星認證”“魯班獎建筑標準”三大行業標準,充分利用稀缺水系及公園多維生態景觀資源,打造城市級的綠色低碳產業園,進一步優化了中關村科學城南區空間結構布局,補充海淀南區高品質產業集群的短板。
大興“雙碳”產業創新基地項目以“品質、安全、進度、綠色、生態”為著力點,充分發揮設計、施工、運營全產業鏈的優勢,以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高標準的建設水平,充分利用基建地改革試點的重大契機,展示中國電建作為全球清潔低碳能源、水資源與環境建設領域引領者的良好企業形象。作為區域內重要集中辦公場所持續推動優化配置資源、布局優勢產業,更廣領域深化同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為大興區持續匯聚發展動能。
作為中國電建在雄安新區建設運營的主力軍,雄安·電建智匯城積極踐行國家雙碳目標,選取44-2#地塊打造雄安首個“碳中和廣場”,集中展示“智慧能源系統、立體碳匯生態系統、超低能耗系統、光儲直柔電力系統”等綠色節能技術。目前已順利通過全球公認最嚴格的超低能耗建筑認證體系德國PHI設計認證,成為國內首批集“中國零碳建筑體系認證”“中國近零能耗建筑認證”“德國PHI被動房”三項頂級認證于一體的零碳建筑樣板示范工程。
在設計初期,電建地產公司將城市活動空間有機融入到項目中,賦予了“碳中和廣場”具有特色展示性質的辦公建筑更強的社會屬性。對外形成了與周邊環境及功能區塊的交流互動,對內實現了各業態之間在物理空間層面以及功能層面上的交融共享。此外,還通過被動式設計策略、主動式技術體系的綜合應用,成功實現了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目標,為實現國家的“雙碳”目標和推動建筑行業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示范。
“智”造場景 多維賦能康養服務
康養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電建地產公司主動服務、融入國家戰略,發揮中國電建“水、能、城、數”核心優勢,整合集團各項資源要素,持續加強同京津冀三地政府的聯系合作,于2023年在河北省興隆縣落地首個文旅康養項目——北京山谷,在康養場景、康養配置、康復服務等方面探索挖掘,為服務京津冀康養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營造新生態。
項目建造之初,電建地產公司聚焦“承接北京康養需求外溢”進行運營模式探索,圍繞“一老一小”為重點規劃家庭康養的運營模式。首先建造面向全齡段客群的青普·銀河營地與山谷集·商業街,以更多元的生活體驗豐富、完善場域功能,全力打造圍繞自然屬性的各類配套功能,增加北京山谷與自然的連接方式。同時依托康養旅居的行為設計、建設場景,賦予康養以更自然、舒適、溫馨、親密的日常體驗。
鑒于康養產業發展呈現的若干新趨勢,地產公司進一步區分森林康養、氣候康養、運動康養、休閑康養、研學康養等康養需求的不同特點,在康養環境打造上將“在地性”作為首要考量標準。依托地勢高低落差的山林溪谷,摒棄過度修飾的商業痕跡,呈現出樹林、溪水、疊泉、棧橋等多層次自然空間,在有限的社區空間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給予更貼近真實山居的康養體驗。
為了提供更加精細化、人性化的康養服務,電建地產公司在北京山谷探索搭建了“智養”“醫養”“溫泉療養”全齡化康養系統。智養方面,將健康管理系統將應用在社區適老化改造、社區食堂等不同場景中,規劃可實現的功能包括居住者體能分析、身體健康數據監控、日常餐飲配置建議等。醫養方面,導入央企醫療資源,以醫療系統為康養社區服務筑底,依托社區康養醫院來完成健康管理的基本保障,實現康養、體檢、健康管理、急病就醫、遠程醫療等功能,為京津冀外溢養老和旅居人群提供高標準醫療資源保障。溫泉療養方面,充分關注在地資源力,依托天然溫泉資源,與華人頂級建筑設計事務所聯手打造包括溫泉理療、溫泉湯池、SPA、汗蒸等內容的溫泉療養中心,實現“溫泉康養”直入社區,探索更貼近需求的康養場景及發展模式。
此外,電建地產公司根據消費市場中生活、健康、娛樂三大核心行為,在北京山谷搭建生活管家、娛樂管家、健康管家三大管家系統,對不同康養場景提供標準化、可量化的服務準則。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面對功能疏解與承接、創新成果轉化、城市群空間結構布局等方面亟待破解的難題,中國電建地產公司將繼續錨定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綠色發展的引領者、社會責任的擔當者”的企業使命,為未來城市建設與運營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共同書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