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常態化專題會議——2024中國綠色經濟年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旨在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圍繞“合力匯聚綠色低碳供應鏈行動,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主題,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在2024年的快速發展。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與北京市國際服務貿易事務中心副主任周玲分別作開幕致辭。國家科技部原副部長、綠協首席專家劉燕華,圍繞“產業鏈供應鏈與新質生產力”發表了主題致辭。
為匯聚平臺合力,共推綠色低碳供應鏈行動,綠協3家友好伙伴關系的行業協會負責人出席會議并作主題致辭。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郭承站表示,新質生產力不僅是要素的生產力,更主要的是構建新質生產力體系。共推綠色低碳供應鏈行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和全體公眾的共同努力。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常務副會長賈明星表示,“雙碳”目標下,有色金屬行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聚焦綠色發展,通過“持續優能源結構”“發展再生金屬產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展綠色低碳技術”“建立碳足跡的背景數據庫,推進中國深度參與主導的碳足跡管理體系”5大行動舉措,加快推動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秘書長姜維表示,中國鋼鐵工業正在成為世界鋼鐵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引領者。近年來,中鋼協通過編制中國鋼鐵工業碳中和愿景及技術路線圖、推進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術開發支持計劃、上線運營中國鋼鐵行業EBD平臺等一系列舉措,助力鋼鐵行業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中鋼協將繼續加強與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的協同互動,通過加強技術交流,資源共享等方式,進一步擴大深化合作,實現政策、技術、標準、市場等多方的同頻共振,攜手邁向綠色低碳發展新時代。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原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清華大學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副院長么新,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分別進行了專家報告,深入解析了綠色低碳創新鏈的構建,設備更新與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機遇和舉措,可持續信息披露的意義。
會議選擇了新能源、環保產業、交通、低碳城市與零碳園區5個行業代表性企業與機構,發布多元場景的綠色低碳供應鏈方案和行動。
中核集團新華水力發電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首席顧問郝保山分享新華水力發電光熱發電科技創新與產業鏈供應鏈實踐。國能龍源環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波分享國能龍源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供應鏈建設的實踐。北京朝陽環境集團董事長皮猛重點介紹朝陽環境在環保園區綠色低碳智慧供應鏈體系建設。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東亞首席代表劉岱宗重點介紹了企業在交通綠色低碳發展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發展成果與未來布局。龍元天冊總經理王萍重點介紹“零碳園區”綠色低碳供應鏈行動,重點推進CDI“綠色雙碳百園計劃”。
大會舉辦了“鏈動2024——綠色低碳供應鏈行動合作”簽約儀式。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分別與上海龍元天冊、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綠冷高科、四川旅發環保四家單位簽署零碳園區、交通、低碳城市投資與建設、綠色低碳公共驛站四大領域的綠色低碳供應鏈戰略合作,各方將共同推動相關領域的綠色低碳供應鏈項目與行動合作。
綠協特邀理事長、原國務院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在總結發言中說,會議體現了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的專業能力,也反映了綠協務實推動工作的作風。圍繞“綠色低碳供應鏈助推新質生產力”這一主題,既有發展戰略和政策方面的解析,也有產業實踐方案,這正是推進綠色低碳工作所需要的。希望在各界嘉賓與各位合作伙伴的支持合作下,以綠協為平臺,繼續深化研究與合作,努力構建綠色低碳經濟的產業生態系統,推動中國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大會同期于當天下午召開了綠協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匯聚智庫與產業合力,推進2024年綠色低碳工作邁上新臺階。
會議由綠協主辦。來自各行業協會領導與部委專家,工業、交通、能源、環境、園區建設等綠色低碳領域專家和企業近200人參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