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山東煙臺供電公司新能源專工初嘉偉與同事來到三峽半島北6號海上風電場一期項目現場,指導場站規范執行并網檢測試驗,高質量完成并網后設備調試。2023年12月22日,三峽半島北6號海上風電場一期項目34臺風機并網發電,截至目前已發電超3000萬千瓦時。
供電員工在萊州市虎頭崖鎮檢查“漁光互補”電站光伏設備。 趙冬 攝
2023年,煙臺積極發展核能、風能、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加快能源結構調整,著力構建“核、風、光、氫、儲、液化天然氣(LNG)”協同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煙臺供電公司充分發揮電網樞紐作用,做好電力負荷管理,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聯動,保障清潔能源電源并網和電量消納。
為城市零碳供暖提供電力支撐
1月17日,突如其來的雨雪天氣讓海陽氣溫驟降。海陽市城區新興村村民王愛華的家里,暖意融融。“我們整個村都是核能供暖,環保又經濟實惠,冬天室內一點都不冷了。”王愛華說。
當天,海陽市供電公司城區供電中心主任王閩軍和同事特巡了保障核能供暖的電力線路。王閩軍說:“我們開展線路特巡,通過‘i配網’對重點部位進行紅外測溫,及時處理發現的線路隱患,還利用‘無人機+智慧巡檢’對多條線路開展全范圍巡查,保障線路設備穩定運行。”
2018年,山東首座核電站——海陽核電站并網發電。電站以核能發電產生的余熱作為熱源為城市供暖。2021年,海陽市成為全國首個零碳供暖城市。
為了保障該項目所發電能的輸送,煙臺供電公司提供了全流程并網服務,一次性建成滿足核電三期工程送出需求的6回線路。2023年,煙臺供電公司根據跨區域核能供暖熱力管網新增設備用電特點及供暖設備功率變化,架設交通線、東工線和海園二線3條10千伏線路,保障供暖企業用電。
現在,煙臺正因地制宜推廣海水源、空氣源熱泵等供暖技術,利用海水能、地熱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供暖。煙臺供電公司發揮供電企業優勢,助力煙臺集中供暖逐步實現清潔替代。
電力負荷管理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
1月16日中午,受寒潮天氣影響,電力負荷猛增。煙臺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緊急聯系儲能電站,協調開展電網負荷調控。福山清洋水發儲能電站接到通知后,于16時30分向煙臺電網輸送了18萬千瓦時的儲存電量。
圍繞“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的電力系統,協調做好能源高效利用和交互補充,煙臺供電公司為能源的穩定供應和綠色發展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煙臺供電公司積極做好電力負荷管理,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推動源網荷儲各環節協調聯動,并提供“清風暖陽”新能源并網服務,引導儲能電站參與電網潮流控制,積極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2023年,煙臺供電公司通過調用儲能設施,累計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7507萬千瓦時。
服務光伏發電“向海”發展
在位于萊州市虎頭崖鎮海邊灘涂上的“漁光互補”電站,一塊塊光伏板在水面上連成了片。電站每年可發電超過8000萬千瓦時,所發電量并入電網后可全額消納。
煙臺的光伏發電正在由陸地向海洋發展。目前,煙臺市已獲批的海上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達1235萬千瓦。其中,萊州市初步列入方案的海上光伏電站有11座,總容量約675萬千瓦。
全國首個大規模近海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發電項目——中廣核煙臺招遠40萬千瓦海上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建設。項目發電送出線路基礎澆筑已完成37基,升壓站土建已完成,一次設備正在安裝。
陸上光伏電站與海上光伏電站在光伏區電纜建設運維、功率預測模型等方面有明顯區別。針對海上光伏電站,煙臺供電公司指導場站規范編制35千伏海纜施工和維護方案,以標準化作業提高運維檢修效率和安全性。針對海上光伏采用雙面雙波光伏板的特點,該公司與場站共同完善優化功率預測模型,進一步提高發電功率預測準確度。
在海上光伏發電項目發展過程中,煙臺供電公司持續開展清潔能源發電優先調度工作,強化電網運行分析,加強對清潔能源輸送通道的實時監控,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清潔能源電量消納。(劉虎 馬學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