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加大本土化新能源產業發展力度,勢必對中國的新能源設備出口等形成制約。因此保持競爭優勢,開辟國際市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
經歷能源危機沖擊之后,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力度進一步加大,隨之而來的是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在該領域競爭也進一步加劇。美國此前提出劃撥3690億美元用于氣候轉型和能源投資,目的在于扶持本土新能源,增強本土新能源競爭力;針對美國的氣候法案,歐盟也提出了以系列新目標和改革舉措為內核的“綠色產業計劃”。該計劃提出到2030年實現至少40%低碳技術設備在境內生產的目標,包括光伏和熱泵等熱電產品。
目前清潔能源技術及其組件中,中國占全球制造能力的65%,個別產品如太陽能光伏電池,其比例甚至高達96%。其中光伏、風電設備制造業最具代表性。中國光伏行業經過多年積累和歷練,已形成全球最完整、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全球光伏組件大型制造企業中,中國企業占到七八家。在風電制造領域中國的優勢同樣也很明顯。伴隨著技術創新不斷突破,風電主機、葉片等風電制造產業逐步完備,規模持續擴大。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基地,已建成年制造能力800萬千瓦~1000萬千瓦的成熟產業體系。在全球排名前10名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中,中國占到6家,與光伏企業并駕齊驅??梢灶A見,未來隨著歐美新能源發展力度加大,中國、歐洲、美國等主要經濟體國家之間圍繞新能源的競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歐美加大本土化新能源產業發展力度,新能源設備制造以及相關礦產資源開發必將提速,勢必對中國的新能源設備出口等形成制約。因此保持競爭優勢,開辟國際市場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重大現實課題,為此,以下方面需要重點考慮。
從產業方面看,打造高水平一體化產業鏈,加強中外企業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保持產業競爭力。加強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整合,充分發揮投資、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制造、金融服務、工程保險等各環節參與企業的專業互補優勢,形成高素質人才隊伍,努力提升中國可再生能源企業國際化水平。同時挖掘國際戰略合作伙伴,發揮多元投資者在項目資源、投資風險管控、政府公關、融資渠道等方面優勢,分散投資風險。
從區域方面看,穩定歐美市場的同時重視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歐美堅持新能源本土化發展戰略對于中國企業進一步拓展市場帶來挑戰,其中最大的門檻之一應該是碳關稅。為此國內風電、光伏組件制造企業須努力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參與國際認證。在穩定已有市場的同時,開拓“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的發展中國家在新能源技術標準方面的合作,結合發展中國家的特點,在新興技術領域與東道國共同編制相關標準規范。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同時以實際行動助力沿線國家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從政策方面看,應加大對科技創新和海外新能源項目支持力度。隨著海外碳關稅制度的實施,單一出口新能源組件的貿易模式易受制于人。要開拓海外市場,需要的是組件、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輸出。目前國內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模在持續增長,但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同樣不能忽視,比如新能源之間的協同不夠、穩定性差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短板還較為突出。為此需進一步加大對儲能、智能電網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力度,補齊短板,讓產業鏈更有韌性,進一步增強產業競爭力。此外從投資角度看,應不斷健全完善綠色投資評估制度,加大對海外新能源項目定向金融支持,創新和推廣新型綠色金融產品支持新能源產業。面對新的競爭形勢,應依托整個產業鏈,而不僅僅著眼出口風電、光伏組件去提升競爭力,要有強大的技術輸出做后盾。
來源:《中國石油石化》雜志 文/羅佐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