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不斷攀升,陜西省富平縣迎來“三夏”大忙時節。6月9日,富平縣供電公司淡村供電所員工走進田間地頭巡查農業用電線路和配電設備,確保“三夏”期間供電安全可靠。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沒有采取傳統的拉網式排查作業,而是依托供電所數字化工作臺提供的配電變壓器熱力負載圖,精準完成了臺區檢查和部分線路負荷轉移調整。
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指導下,國網陜西電力緊扣“三融三化”(融入電網業務、融入生產一線、融入產業生態、架構中臺化、數據價值化、業務智能化)、“163”數字化賦能工程(繼續賦能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實施產業、創新、資本、管理、考核、風控六項賦能行動,開展騰籠換鳥、止損挽損、管理增效三項專項行動)等系列部署要求,面向管理提升和班組減負,以企業中臺為底座、以“五個一”(電網一張圖、數據一個源、業務一條線、應用一平臺、作業一終端)為主線,開辟“平臺+微應用+小工具”數字化供電所建設新路徑。2021年6月,國網陜西電力基于“i國網”架構研發上線“全能辦”APP,實現供電所各類業務掌上辦、指尖辦。今年3月,該公司建成供電所數字化工作臺,建立全業務工單池,5月在全省各供電所推廣手機、背夾和藍牙打印機“新三樣”裝備和“手機+背夾”數智作業新模式,建立人力更省、管控更嚴、質效更好的供電所作業新模式,持續提升客戶需求響應速度,以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要。
今年,國網營銷部部署數字化供電所建設工作,因地制宜、分層分級探索數字化轉型示范,在公司系統全面推廣國網陜西電力供電所數字化轉型新模式。
極“智”管理 主動服務更高效
“真是沒想到,冷庫沒電我都不知道,電工師傅第一時間上門來搶修。多虧他們,要不然這一噸多的冷凍水產肯定是保不住了。”家住山陽縣十里鋪街辦磨溝口社區的個體戶王東向記者說。1月16日一大早,他去西照川鎮送凍魚凍蝦,半道上接到了山陽縣供電公司十里供電所臺區經理朱磊的電話。
原來,朱磊一大早在手機上收到王東家里停電的主動服務工單,便馬上前往王東家。經過現場檢查,朱磊發現是王東家用電負荷過大,漏電保護器進線接觸不良造成停電,他立即告知王東并排除了故障。
每年冬、夏季用電高峰期,變壓器容易因重載、過載產生故障。安裝在臺區的智能融合終端應用后,十里供電所通過智能融合終端研判發現停電事件,由全業務工單池智能派單至臺區經理,推進客戶側主動搶修服務,在客戶未察覺的情況下排除用電故障,保障電網設備的穩定運行。
“以前,臺區經理要在多個不同的系統中查找臺區設備運行異常情況?,F在,我們能夠隨時隨地監測設備運行情況、自動接收設備異常告警、快速定位故障位置、精準排查風險。智能融合終端能夠24小時在線監測變壓器重載過載、三相不平衡和低電壓等異常事件,并主動預警、告警,讓臺區經理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十里供電所臺區經理張志峰介紹。2021年11月,十里供電所率先應用了“全能辦”APP,為臺區安裝了智能融合終端,以主動工單實現無感知服務,提升廣大電力客戶的獲得感。
極“簡”操作 賦能減負更顯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拿什么樣的“利器”才能切實為基層員工減負呢?國網陜西電力為基層班組量身定制的“手機+背夾+藍牙打印機”“新三樣”終端,讓員工作業更便捷、更高效,讓客戶體驗更好、更滿意。
3月5日,西安市臨潼區居民張菊賢通過“網上國網”APP提交了報裝申請。30秒后,秦俑供電所客戶經理杜江華的手機收到了一條低壓業擴報裝受理工單。他立即簽收工單,與張菊賢聯系。杜江華到達現場完成勘查后,用“全能辦”APP一鍵生成供電方案,現場與客戶簽訂電子供電方案,并用便攜式藍牙打印機現場打印供用電合同。張菊賢感嘆:“從提交報裝申請到業務辦結不到2個小時,真快!”
秦俑供電所黨支部書記任勇介紹:“推行‘手機+背夾’數智作業模式以來,供電所員工在現場只需要手機簡單操作就能完成所有任務。過去,我們需要提前在營銷業務系統查詢客戶基本信息,攜帶紙質資料去現場,作業完成還要回供電所整理紙質臺賬,完成系統流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極易出錯?,F在我們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客戶檔案,現場辦理各類業務,省去了多個中間環節,節省了大量時間。”
國網陜西電力圍繞“作業一終端”為臺區經理配備“新三樣”設備,覆蓋583個供電所,配發背夾3949臺、藍牙打印機2482臺,提升現場作業數字化水平,助推供電所全業務、全流程、全場景數字化管理。
作業“全能辦” 提質增效更突出
吳起縣勝利山社區是國網陜西電力“兩網融合”后首個批量更換智能電表的臺區,涉及500余戶客戶。這么大的社區,更換完全部的表計需要多長時間呢?
答案是1天。
如果按傳統工作方式,現場作業加上系統流程推送、客戶建檔、采集調測、合同簽訂等工作,更換完全部表計至少需要一周。
吳起縣供電公司城區中心供電所所長李彥釗說,在批量換表的過程中,臺區經理通過“手機+背夾”數智作業模式,借助“全能辦”APP的“批量換表”微應用進行換表操作。作業人員只需要在手機上簡單地“點、選、掃”,手機就可以在現場自動抄讀電表底數、推送業務流程、生成客戶檔案、召測采集信息,不需要員工往返領取表計,也無須專人在電腦上負責推送系統流程,做到了“一張工單、一個終端、一次解決”。這在避免了人為修改電表底數等管理漏洞的同時,也降低了一線員工的操作難度,大幅提高了作業效率。
依托“全能辦”APP,不僅是換電表工作變得輕松——這個APP具有表計調參、抄表復電、檔案查詢、線損助手、移動稽查、電子合同、箱表孿生等23項微應用,批量換表、供用電合同變更、尖峰電價調整、營配貫通以及同期線損管理等重點工作也能得到有力支撐。
能用、好用、管用,樸素地描述了國網陜西電力數字化建設的目標。國網陜西電力持續探索智能融合終端、“手機+背夾”在需求側響應、電力現貨交易、保供電以及新興業務中的應用,為數字賦能、提質增效貢獻“陜西經驗”。(楊永剛 薛寶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