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近日表示,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標志著黨中央、國務院對能源保障和轉型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能源行業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要牢牢扛起這一重大歷史責任,著重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要統籌能源安全和轉型發展。安全是發展的前提,高質量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能源發展必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科學把握降碳節奏,保障能源供應,確保安全降碳。二是要推動供給側和消費側雙向發力。要加大供給側非化石能源供應對減碳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消費側轉型升級對減碳的引領作用。同時,要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建設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加強能源轉型政策制度供給。
在“雙碳”背景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呈現兩個方面的鮮明特征:
一是新能源呈現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高質量發展新特征。一方面我國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另一方面必須在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內實現能源轉型發展“先立后破”,意味著新能源發展勢必進一步換擋提速,這就要求加快解決新能源高比例消納、穩定可靠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等難題。與此同時,還要全面實現新能源無補貼平價市場化發展,對持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進一步提質增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創新引領能源發展第一動力作用更加凸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新能源、先進核能、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興能源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迭代,各類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成為全球能源轉型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推動能源由資源、資本主導向技術創新主導轉變。能源行業要準確把握綠色低碳轉型的新階段、新特征,加快夯實能源產業基礎,加速推動產業鏈現代化,進一步激發能源創新發展新動能。
向海平指出,“十四五”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面臨歷史性機遇和挑戰,任務艱巨繁重,前景極為廣闊。能源行業要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深入實施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
一是打造清潔低碳能源生產消費體系。落實《“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堅持新能源開發和利用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陸上與海上并舉,就地消納與外送消納并舉,單一場景與綜合場景并舉,發電利用與非電利用并舉,單品種開發與多品種互補并舉。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發水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推動新型儲能規?;袌龌l展,探索氫能、綜合能源服務發展新模式。統籌發揮煤電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作用,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建立綠色能源消費促進機制,充分發揮消費側轉型對減碳的引領作用。
二是提升能源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落實《“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加快推動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高效核能、綠色高效化石能源開發利用、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和示范。圍繞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等重點領域,適時布局一批國家能源研發創新平臺等共性技術平臺。健全依托工程推動能源技術創新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首臺(套)技術裝備評定和示范應用,大力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
三是健全能源轉型市場化機制。重點聚焦系統靈活調節能力、綠色能源消費、綜合能源服務和新模式新業態發展等方面,推動機制建設取得新突破。做好南方、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電力市場建設,健全中長期、現貨交易和輔助服務交易有機銜接的電力市場體系。同時,為分布式發電就近交易、微電網、綜合能源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四是完善能源轉型政策法規。落實近期已經印發的《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做好碳達峰工作的實施方案》《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以及電力、煤炭、油氣、可再生能源、新型儲能等分領域政策措施,進一步建立健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政策體系,形成全行業共同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和安全保供的長效機制和工作合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