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觀點

楊昆:把握經濟發展規律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中國電力報發布時間:2022-10-17 10:08:08  作者:楊昆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常務副理事長 楊昆

  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的復雜局面,面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迎難而上,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黨和人民應變局、開新局的偉大實踐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我們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握發展規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開了“思想之窗”,為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非凡十年電力發展成就輝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電力行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雙碳”部署,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全力以赴提升能源電力安全穩定保障能力,取得了非凡的成效。截至2022年8月,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4.7億千瓦,2022年1~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達到5.8萬億千瓦時。我國電網網架結構不斷完善,電源建設蹄疾步穩,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在堅守民生用電底線的同時,先后完成多項應急保障和重大活動保電任務,優質高效地踐行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能源電力發展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一是電力高質量服務民生,能源發展電氣化特征愈加顯現。全社會生產消費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力企業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超過28%,電氣化水平位居國際前列。二是加快清潔低碳轉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首次超過煤電。2021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1.2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7.0%,歷史上首次超過煤電裝機比重。截至2022年8月,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1.9億千瓦,其中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3.5億千瓦,風電并網裝機容量3.4億千瓦,均穩居全球第一。

  正確理解能源電力深刻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征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

  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著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作出的重大部署,對我國能源電力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一是指明了能源電力行業服務“雙碳”目標的核心任務。能源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電力行業碳排放在能源行業中的占比超過40%。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極大地增強了能源電力行業加快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二是指明了能源電力創新突破的努力方向。近年來,電力電子技術、數字技術和儲能技術在能源電力系統日益廣泛應用,低碳能源技術、先進輸電技術和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網絡技術、控制技術深度融合,推動傳統電力系統正在向高度數字化、清潔化、智慧化的方向演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有利于凝聚行業共識,促進協同發展,破解能源轉型技術難題,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提升我國電力產業鏈現代化、自主化水平。三是指明了能源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能源轉型,電力的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電力服務需求和消費理念日益多元化、個性化、低碳化,電力行業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正在不斷涌現。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為供需精準對接、滿足能源需求、挖掘潛在價值、降低社會能耗、促進產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為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積極貢獻。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是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為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夯實基礎。具體而言,就是在能源供給革命方面,新型電力系統將以新能源深度替代化石能源的使用,建立以電為主體的多元能源供應體系,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在能源消費革命方面,新型電力系統將通過電能替代實現能源消費高度電氣化,提高用能效率、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快形成清潔低碳和節能型社會;在能源技術革命方面,新能源發電廣泛替代常規電源,深刻改變電力系統技術基礎,全面促進電力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催生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在能源體制革命方面,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現有電力結構、發展模式、利益格局均面臨革命性變化,要求全面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能源清潔低碳轉型與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能源國際合作方面,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將更加有力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和服務“走出去”,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打造能源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準確把握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向

  電力系統是由發輸變配用各領域、源網荷儲各環節、技術體制各層面緊密耦合形成的有機整體。新型電力系統是在傳統電力系統基礎上,順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的系統高級形態,是以新能源發電為主體,以多元協調、廣域互聯、源網荷儲全環節靈活性資源為支撐,具有交直混聯和微電網并存的電網形態,應用先進電力電子技術與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依托統一電力市場,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基礎平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綠色低碳、柔性靈活、互動融合、智能高效、安全穩定的顯著特征。

  新型電力系統各方面要素的變化,對未來電網的物理形態和技術特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物質基礎和技術基礎將持續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電力生產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新型電力系統的一次能源供應主體將由穩定可控的煤、氣、水等常規能源轉向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此類能源的隨機、波動、間歇特性,導致電源出力引入高度不確定性。二是電力系統技術基礎發生深刻變化。傳統電力系統以機電-電磁耦合作用實現同步運行,新能源機組通過靜止式電力電子裝置并網,依賴鎖相環等控制機制實現同步,同步運行機理由物理特性主導轉向人為控制算法主導。三是電力系統控制基礎發生深刻變化。傳統電力系統的控制對象是同質化大容量常規發電機組,具有連續調節和控制能力,適宜于采用集中控制模式;新能源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小、數量眾多、布點分散、特性多樣,電力電子設備宜采用基于快速切換的離散控制,使得新型電力系統控制模式發生根本性改變。

  電力系統是一個發用電實時平衡的系統,新能源發電的固有特性,使得電力平衡保障難度加大、電網安全運行風險加大。在這種情況下,供需雙側不確定性增加,將導致電網運行狀態可預見性降低,給系統穩定和安全供應帶來嚴峻的挑戰。在未來新型電力系統中,系統控制原理或將發生根本性變化,迫切需要新理論、新方法、新材料與新設備的支撐。因此,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進控制技術的創新和運行控制模式的創新,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攻克新型電力系統穩定控制難題,保障新型電力系統的平穩轉型與安全優質運行,是時代賦予電力行業的神圣職責與使命,也是電力系統全面轉型升級的重大歷史機遇。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極具挑戰性、開創性的系統工程。中電聯作為立足于電力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行業性組織,將牢記時代責任,把握經濟發展規律,圍繞“三化四優”發展重點,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強化服務宗旨,積極協同政府和能源電力行業企業,統籌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持續深化研究,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繪就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路線圖。能源電力行業具有技術資金密集的特點,存量系統龐大,轉型不能“急剎車”“急轉彎”,應持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系統性做好體制機制和技術路線研究,區分輕重緩急,制定研究路線圖。重點挖掘先進成熟技術潛力,支撐新能源快速發展,同時集中科研力量開展關鍵基礎理論、顛覆性技術攻關,為未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做好技術儲備。

  二是做好成本分析,研究確定科學合理的電價機制。能源電力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行業,電力價格的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巨大。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是對傳統電力系統的全方位變革,會帶來一定的轉型成本,必然會傳導到電力價格中去。必須算好轉型經濟賬,科學設計市場價格計算模式,全面分析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帶來的系統成本問題,以節約能源為導向,合理構建電力價格形成及成本疏導機制,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費,推動能源轉型和節能提效。

  三是發揮市場作用,推進建立協同創新發展機制。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催生大量新技術、新業態,未來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均將出現全新生態圖景。電網是電力系統的中樞環節,電網企業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過程中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應當加快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建設大電網、構建大市場,并同步加強送受端交流電網、擴大聯網規模以承載跨區大規模輸電需求。發展現代智慧配電網,提升城鄉配電網電氣化高承載力,推動分布式微電網建設,促進多元化源荷即插即用與分布式新能源的就地消納。同時,強化源網荷儲協調發展,保障新能源高效利用。推動合理安排新能源發展規模、布局和時序,促進新能源與電網、新能源與靈活調節電源協調發展。

  四是推進自主創新,協調開展關鍵技術裝備攻關。堅持企業與政府、高校、產業上下游協同,聯合打造“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加強新型電力系統供需平衡理論、“雙高”電力系統過渡過程及穩定性認知分析理論等基礎理論研究,集中突破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等關鍵技術以及大規模儲能等顛覆性技術,合力攻關核心技術裝備,推進科技示范工程建設,全面提升國產電工電氣技術裝備水平。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厕所偷拍各类美女tp嘘|国产泄欲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伊人久久东京av|97SE狠狠狠狠狼鲁亚洲综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