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當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逐步取代煤電,大規模、高比例并入電網供電時,其具備的隨機性、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特點將會給電力系統的平衡、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而產業鏈數字化能夠為清潔能源生產的各個環節提供數字化支撐。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在京召開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會議提出,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抓好全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等12個方面重點任務。其中明確,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各個行業普遍追求的目標。產業鏈數字化指的是通過融合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保障產業鏈中的各個主體能夠依靠實時的立體數據信息,形成更加高效、科學的管理決策體系,加強產業協同分工和信息互通共享,通過快速感知產業鏈各個環節的需求,高效調配人力、機器、物品,從而達到提高供給推動、需求牽引以及供需平衡的效果,提高產業鏈的效率和質量。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對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有影響,包括生產、供應鏈管理、銷售和服務等方面。借助數字化技術,產業鏈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可視化,對物品進行聯網和互聯,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測和控制;可以幫助企業在產業鏈管理環節實現更高效、更靈活、更智能的運營方式,提高企業的生產率和競爭力;可以實現產業鏈的高效運行和智能化轉型,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那么,產業鏈數字化對能源低碳轉型有什么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邁入新階段,數字化成為繼工業化之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和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動能。因此,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加速能源生產清潔化、助力能源電力產業鏈升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首先,產業鏈數字化可以加速能源生產清潔化。“雙碳”目標下,當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逐步取代煤電,大規模、高比例并入電網供電時,其具備的隨機性、波動性和不穩定性特點將會給電力系統的平衡、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在此背景下,產業鏈數字化能夠為清潔能源生產的各個環節提供數字化支撐。通過互聯互通可以全方位監測清潔能源設備的運行狀況;通過大數據技術與數字化平臺,可以智能分析電網運行狀況,提升電力系統的調控和決策水平,在消納更多清潔電力的同時,確保整個供電系統的穩定安全運行。同時,借助數字化技術搭建產業鏈數字化平臺,可以對產業鏈流量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和有效利用,科學規劃清潔能源布局,合理開發清潔能源資源,充分消納清潔電力,加速能源的清潔化生產。
其次,產業鏈數字化可以助力能源電力產業鏈升級。第一,數字化可以打破傳統能源系統中的物理壁壘,讓產業鏈各部門實時共享市場信息,從而準確了解和對接供給與需求,實現資源的自由、快速、高效流動,在節約時間的同時,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第二,產業集群的出現帶動了產業鏈的集聚化。數字化驅動能源產業向特定優勢區域集中,成為數字時代產業部門競爭與合作發展的大趨勢。能源產業鏈被注入新元素,其發展方向由片斷化累加轉為有機整合,從自成體系轉向共生協同。第三,產業鏈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能源企業實現對生產和運營過程智能化管理和精細化控制。能源企業可以精準掌控和管理能源產量、能源質量和能源成本,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和故障,提高能源產業鏈的生產和運營效率。第四,依靠產業鏈數字化技術,電力市場可以實現數字化交易,提高交易效率和公平性,還可以對電力需求和供應進行精準匹配和預測,促進能源產業鏈的優化和升級。
再次,產業鏈數字化能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共生成為新的產業鏈準則,相關部門希望通過信息協同、網絡協同、線上線下協同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推進產業之間的多元化合作和專業化分工,將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業逐步提升為產業鏈中的主導產業。同時,利用更加精細的分工,將先進的生產技術引入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而促進生產率的提高,間接降低能源和碳排放強度,加快能源低碳轉型的進度。微觀能源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管理、能源市場優化、可再生能源監測等方式,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具體可以表現為:一是通過應用物聯網技術和傳感器監測設備提供的數據,實時調整運行參數,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二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實現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有效協同,提高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和生產效率,降低中間環節的浪費和損失。三是依靠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能源市場價格和供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最后,產業鏈數字化有益于保障能源安全。一是通過數字化技術,能源企業可以搭建能源產業鏈安全預警系統,依賴先進的數字測量系統和通訊技術來收集數據,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進行整合和分析處理,及時獲取能源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態評估結果,盡早發現對能源安全構成威脅的潛在因素,提前采取措施或進行戰略部署來消除風險,確保能源系統的安全可靠。二是數字化技術可以優化能源利用結構,實現能源的多元化利用。通過數據分析和智能化控制,能夠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轉型,從而降低能源對外依賴度,保障能源安全。三是數字化產業鏈有利于國家監管部門從時間、產業、地域等多個層面進行監管,實時掌握行業、企業的用能現狀,提升監管效率和決策的科學性,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出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倒逼企業進行改造升級,實現能源利用方式的低碳轉型。
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對能源的影響是深遠的,它可以有效促進能源的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但是,數字化轉型也存在一些挑戰,這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加大對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加快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進一步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打造產業鏈穩定的產業基礎,這也是未來中國產業鏈數字化轉型的主要方向。
第二,制定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產業鏈數字化的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支持科技創新等。通過政策扶持,鼓勵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發展。
第三,在清潔能源領域大規模普及數字化技術。利用現有的大數據平臺,集中監測和控制清潔能源生產過程,保障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清潔能源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第四,建立數據資源共享平臺,推動企業間數據共享,加速數字化產業鏈的建設。通過開放政府數據、鼓勵企業自愿共享數據等方式,促進數據流通和互聯互通,提高數字化產業鏈的運作效率和競爭力。
第五,加大對數字化轉型領域的科技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加強數字化技術研究和創新,增強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為產業鏈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保障。
第六,加強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鼓勵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培養數字化轉型全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加快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基礎建設。
作者/林伯強,嘉庚創新實驗室研究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
評論